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失眠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天王补心颗粒与天王补心饮片是否具有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天王补心颗粒通过调节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来发挥其临床疗效的潜在机制。方法1.理论探讨:系统的总结回顾了中医古籍及现代学者对于失眠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阐述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分析了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总结出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是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机理,滋阴安神法是围绝经期失眠的重要治法。同时也整理了天王补心方中多个单药的药理作用。为天王补心丹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2.实验研究:(1)分别从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专家门诊、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及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共收集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病例13例,分别收集患者予以天王补心颗粒治疗前、治疗后及其非失眠配偶的粪便,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肠道菌群组成。(2)分别从上述三个门诊共收集失眠病例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天王补心饮片组和天王补心颗粒组各50例,分别予以天王补心饮片和天王补心颗粒剂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其中,天王补心颗粒剂组中含有13例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我们在完成前述实验的基础上,再对患者使用天王补心颗粒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阿森斯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围绝经期失眠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围绝经期失眠组及其非失眠配偶对照组两组肠道菌群基本信息分析显示,围绝经期失眠组中含有1884种物种,对照组中含有1659种物种,两组共同含有的物种总计有1336种。各个样品均能够在界、门、纲、目、科、属、种这7个分类水平上稳定注释,且各个样品间注释程度相似。对照组与围绝经期失眠组之间存在罗氏拜瑞氏菌、瘤胃球菌、普氏菌、普拉梭菌、拟杆菌、粪便拟杆菌和蔗糖梭菌等的组成异常。其中,罗氏拜瑞氏菌、瘤胃球菌、普氏菌和蔗糖梭菌等菌群在围绝经期失眠组中较对照组占比更多,而普拉梭菌、拟杆菌和粪便拟杆菌则占比更少。2.天王补心颗粒与天王补心饮片的等效性研究及天王补心颗粒对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研究本研究共完成病例100例,天王补心颗粒剂组和天王补心饮片组各50例,其中天王补心颗粒剂组内含有13例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天王补心颗粒/饮片治疗100例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我们首先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年龄、身高、体重、BMI等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之间一般情况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我们紧接着对天王补心颗粒和天王补心饮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天王补心颗粒剂组临床有效率为76%,而天王补心饮片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两者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天王补心颗粒剂干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研究中,结果显示,天王补心颗粒能够显著减少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匹斯堡量表得分、中医证候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阿森斯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P<0.05)。3.天王补心颗粒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天王补心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前组及治疗后组均含有1884种物种,两组间物种无明显区别。与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中罗氏拜瑞氏菌、瘤胃球菌、普氏菌和蔗糖梭菌等丰度减少,而普拉梭菌、拟杆菌、粪便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则占比增加。我们将天王补心颗粒治疗后的菌群组成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天王补心颗粒治疗后组相关菌群的丰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1.天王补心饮片和天王补心颗粒的疗效具有等效性。2.天王补心颗粒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3.围绝经期失眠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变化的主要菌种为罗氏拜瑞氏菌、瘤胃球菌、普氏菌、普拉梭菌、拟杆菌、粪便拟杆菌和蔗糖梭菌的。4.天王补心颗粒通过调节围绝经期女性失眠患者体内紊乱的肠道菌群来发挥其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