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城市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综合文明程度,亦是市民文明素质的风向标,在文明城市视阈下研究当前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建设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推进文明创建的纵深发展和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文明城市的发展进程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的梳理,即从古希腊的城邦社会、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多元化城市建设模式之中,了解到城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中的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城市建设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文明城市建设助推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而公民文明素质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发挥公民文明素质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公民的文明素质的核心内涵进行细致分析,法制性文明、义务性文明和道德性文明的维度划分,涵括了基础性的强制性秩序、建立在公共领域之上义务性秩序和个人至善至美的道德性自制三种不同的公民文明素质观,而当前的城乡的二元结构性差异和文明建设法制基础不足使得法制性文明建设仍需提高;社区组织的培育不足、自治性组织的缺乏、行业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基层宣传管理的漏洞和社会不良风尚的消极影响,使得当前的公民义务性文明素质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而公民个体的道德信仰危机以及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机制不足,亦使得公民的道德性文明素质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面对公民文明素质建设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积极的着力加以解决,故此,本文在不同的公民文明素质维度分析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巩固“法制性”文明之基,即通过制度的建立、体制的完善、机制的健全、监督的落实使每个公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公民表达机制更加常态化;培育“义务性”文明之石,让每个公民在社区生活、职场生活、社会活动的参与中,自觉的维护集体秩序,发挥个体自治的作用,提升集体文明品性;提升“道德性”文明之本,通过内部教育和外部教育机制的完善构建起个人的道德评价体系,让每个公民自觉参与、自觉践行、自觉维护高尚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