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匈奴兴起于战国时期,此后就在不同时期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呈现复杂变化。先秦时期,秦、赵、燕等国不断遭到势力强大的匈奴的侵扰,秦、赵、燕等国也进行了积极的防御。秦灭六国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派兵主动出击匈奴,消除了匈奴对秦朝的军事威胁。西汉前期,由于汉朝国力虚弱,只得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方式换取边境安宁,到汉武帝时,由于汉朝国力逐渐强盛,汉政府主动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后匈奴内部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呼韩邪为求自保在宣帝甘露三年寻求归汉,汉匈友好和平关系局面形成。王莽统治时期,由于对匈奴实行错误的统治政策,致使匈奴再次侵扰边境。东汉初期,光武帝对匈奴的不断侵扰一直进行退让。48年,匈奴分裂,南匈奴附汉内迁,北匈奴在东汉政府的追击下兵败西迁,而南匈奴在东汉政府的管理下与中原各族逐渐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匈奴分裂出屠各、铁弗等分支,并建立政权,但所建政权在南北朝后期相继被灭,匈奴这个民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匈奴与中原王朝战、和关系的不断演变,既有匈奴自身的社会、阶级、生活方式方面的因为,也与双方的民族政策有关,更与汉匈双方力量对比不断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匈奴对中原王朝不断发动战争,是由匈奴的社会、阶级、生活方式决定的,而汉匈各自的民族政策则对汉匈双方的战、和关系有密切关系,汉匈双方力量的对比变化是影响双方关系的客观、直接因素,中原统治阶层对匈奴民族的歧视心理也对汉匈关系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