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转变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洋战争后期及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战略的核心是扶持中国,寄希望于国民党政权成为美国战后在东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得力助手,实现美国在东亚地区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优越的战略地位并保证美国工商业在这里有繁荣发展的前景。为此,美国一方面积极扶持中国成为大国,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彻底打败并改造日本,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在雅尔塔会议上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与苏联达成妥协。然而随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和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美国不得不开始重新规划其东亚战略。经由美国驻菲律宾大使菲利普·杰塞普(PhilipJessup)于1949年初最早提出,直至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NSC48/2)正式出台,美国决策层经过激烈的争论和一些列的妥协终于制定了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为核心的新的东亚战略。由于美国政府文件独有的开放性,我们得以对东亚新战略的出台背景,决策过程以及其标志性文件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NSC48/2)的主要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论述,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尽管在决策过程之中存在诸多分歧,国际环境也多有变化,但新战略在遏制中国、扶持日本这一基本点上并未有动摇,武装干涉台湾,拒不承认新中国并对华实行贸易管制和禁运,扶持日本以及构筑环岛防务链,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新战略的落实。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之一。新战略一直延续到70年代美国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新战略造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日本得以在战后迅速恢复,但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残余:中美之间开始了长达20年代对抗;东南亚国家则在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框架下获得了一定的实利,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影响直至今日依然存在。因而深入了解新战略的制定和初期的推行过程,对于我们也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贵州经济的发展速度,学界或认为有了一定的发展,或认为有了较大的发展,或认为有了极大的发展,或认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或认为得了空前的发展。事实上,战时贵州经济的
雍正朝河政因未得到学界重视而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然而雍正朝在康乾时期承前启后,雍正帝整饬河政不但为乾隆治河乃至乾隆盛世打下基础,而且确立了百余年之久的河工制
八旗制度,是满洲早期兵民合一的一种社会组织,是清朝的重要军事支柱。八旗制度因“以旗统人,以旗统兵”的鲜明民族特色而闻名于世,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明末清初
自佛教传入中国,因种种原因历史上发生多次抑道扬佛或抑佛扬道的历史事件,诸如“三武灭佛”等事件。这也造成了不同时期的僧道之争的局面。道教与佛教不但在宗教理论上存在争执
本文从心态分析入手,分别考察了宋代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家长与成员关系和夫妻关系。 第一部分通过整理宋代的家法、家训,认为宋代大家庭中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