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作为价值符号和商品交换的媒介,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和商品社会的产物。但从货币诞生之日起,伪造货币行为也随之出现。伪造货币之行为,侵害了我国的货币管理制度,影响着货币的信用和币值的稳定,损害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伪造货币行为纳入了刑法规制的范畴。本文以“伪造货币罪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希望透过对伪造货币罪的现状、成因的分析,进而提出防治伪造货币罪的对策,以期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伪造货币犯罪的发生。首先,对伪造货币罪的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伪造货币罪新的特点、趋向,表现为:大案要案不断增加;犯罪区域相对固定;犯罪组织形式集团化;犯罪手段智能化、隐蔽化;伪造货币的币种、面额多样化;出现跨国性的有组织国际伪造货币犯罪;犯罪危害结果呈现扩大趋势等。为此,我国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及建立专门协调机制来预防和减少伪造货币罪的发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公安机关协作不畅、重点地区发案率较高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探究了伪造货币罪的生成原因。伪造货币犯罪高发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控制机制失调、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货币本质所决定、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低成本高收益的利益驱使、法制观念淡薄、有效的防控体系尚未建立等。再次,是对域外防治伪造货币罪进行考察,为我国对该罪的防治提供参照。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当今世界较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防治伪造货币犯罪方面的立法和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后,结合我国实际,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防治伪造货币犯罪的主要经验对我国防治伪造货币犯罪的启示有:一是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二是要组建打击伪造货币犯罪专门机构;三是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提出我国伪造货币罪的防治措施。具体包括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经济制度和金融秩序、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以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构建完善的伪造货币罪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