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营改增”的政策效应,本文主要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对固定资产规模变动进行研究,还对固定资产增量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更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在“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未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改革后,这些企业不再缴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固定资产的涉税处理发生了变化,原购置固定资产无法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一次性进行抵扣。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有助于检验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对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2012-2013年我国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171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营改增”前后三个季度的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营改增”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影响,对固定资产规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还验证了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从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两个维度对政策效应进行了分组讨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营改增”总体上促进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组的回归发现:“营改增”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则无显著影响。(3)根据市场化程度进行分组的回归发现:“营改增”对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不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提高,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固定资产新增投资并没有显著变化。(4)“营改增”新增投资总体上抑制了企业的财务绩效。(5)对产权性质分组回归结果发现,“营改增”新增投资对国有企业财务绩效抑制作用显著,对非国有企业财务绩效无明显抑制作用。(6)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营改增”新增投资对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财务绩效抑制作用显著,对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财务绩效抑制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