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MRI技术,探索眼外直肌Pullcy(滑车)在眼球运动中的作用,对眼外肌走行的影响;探索某些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解剖基础。 方法:采用GE 1.5T表面线圈MRI技术,对8例正常人(8只眼)行原在位及第二眼位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于无间隔冠状扫描平面,测量直肌在不同注视眼位时相对各层面眶中心的水平、垂直距离,分析眼外肌走行的变化;测量上斜肌(SO)最大横截面积和SO容积。对17例SO麻痹(后天性4例,先天性13例;双侧麻痹4例,单侧麻痹13例,共21只麻痹眼)、2例外斜A征和1例Brown综合征,行原在位MR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于冠状面,测量内直肌、外直肌相对眶中心的距离,测量计算SO最大横截面积和SO容积,同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正常对照组直肌在不同注视眼位时,眼球赤道后肌肉走行相对眼眶保持稳定,SO最大横截面积为19.78±1.93mm~2,SO容积为233.23±14.96mm~3。SO麻痹组SO最大横截面积为15.74±6.31mm~2(先天性16.91±5.73mm~2,后天性14.16±10.40mm~2)、SO容积为188.39±63.65mm~3(先天性200.30±60.49mm~3,后天性137.81±57.23mm~3),同正常对照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但先天性和后天性SO麻痹间无明显差别,且先天性SO麻痹组中SO容积与年龄无相关性。SO容积大于或等于正常组85%的SO麻痹组,于视神经与球壁相连的冠状位层面,内直肌距眶中心的垂直距离较正常组平均上移1.14mm(P<0.05),外直肌无显著变化;SO容积小于正常组85%的SO麻痹组,内外直肌相对眶中心距离均无 天津医科大学硕上研究生学位论文明显变化。2例外斜A征中,于视神经与球壁相连的冠状位层面,发现1例50容积小于正常均值月内直肌下移,1例50容积大于正常均值且外直肌明显上移,2例病人均发现50肌键与视轴夹角明显小于正常值。1例Brown综合征患者于冠状层面发现,50肌)JA增厚目.横截面积与50肌腹最大横截而积接近( 结论:眼外直肌肌腹走行在不同注视眼位时,相对眼眶保持稳定,支持眼外直肌存在pulley的的观点,MRI还证实存在止于pulley的眼外直肌眶层。某些非共同斜视性存在着解剖学先天性异常的多种因素。50麻痹患者肌键和肌肉本身存在先天异常,而在无明显的50肌腹容积减小的50麻痹中,直肌的异位可能是导致50功能不足、V征临床表现的原因之一。A征患者上斜肌原发性亢进并非唯一因素,直肌pulley的异位,50肌键走行异常也是导致A征表现的解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