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继经济发展后,全球各国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调整能源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循环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有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开始应用碳标签、碳关税、碳中和、碳标准等低碳壁垒措施来限制其他国家产品出口,维护本国利益。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居高的“碳需求”与“碳减排”之间势必存在着矛盾。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对外贸易结构主要以化工、造纸、机械、纺织、电子等行业为主,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高碳排放的行业,这些行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大规模的出口贸易一方面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使得广东省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对2002~2011年广东省工业品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出口碳排放量以及不同行业出口贸易国内CO2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在开放条件下,通过一般均衡模型,以碳关税为例研究低碳贸易壁垒对广东省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2011年广东省出口行业国内碳排放量最高的3个行业是电力和热力行业(523.10万吨)、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488.99万吨)、造纸及纸制品业(433.32万吨)3个行业;最低的3个行业依次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001万吨)、烟草制品业(0.12万吨)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13万吨)。征收碳关税影响最大的3个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及纺织业;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CO2排放量、碳关税引起的额外成本、折算后的关税率均低于纺织业排放水平,征收碳关税后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优势明显高于纺织业;当碳关税税率为12%时,出口量下降3.89%,出口贸易总值下降13.53%,国内对复合产品的消费量下降约1.13%,家庭总需求下降3.28%,家庭部门收入下降幅度为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