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白腐病已成为我国红提葡萄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红提葡萄主要产区均有发生,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直接影响红提葡萄的质量和产量,危害巨大。本研究对广谱拮抗菌株PT2进行了菌株分类鉴定、拮抗菌株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混合菌种发酵研究、工业发酵培养基优化、田间防治等红提葡萄白腐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以期为红提葡萄白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应用基础,旨在探索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红提葡萄白腐病病害防治途径。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等手段,对广谱拮抗菌株PT2进行分类鉴定,确认其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做PT2对白腐病菌的平板拮抗试验来初步确定其拮抗范围。采用紫外线、He-Ne激光及二者复合诱变的方法,分别处理枯草芽孢杆菌PT2,以提高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和He-Ne激光单独作用,所筛菌株UV10与HN14抑菌效果提高率分别为15.0%与21.7%。而经过对复合诱变条件确定,在紫外线照射90s后,再用15mw的He-Ne激光辐照10min,筛选出最佳正变菌株PT21,抑菌效果提高30.9%,明显高于单因素诱变,经25代传代试验证明其拮抗能力可以进行稳定遗传。将PT21与另一株具有广谱拮抗性的枯草芽孢杆菌QM34进行混合培养,包括平板交叉划线、液体摇瓶培养等方法,观察混合培养条件下生长量A660及拮抗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PT21与QM34能共存于同一生长环境,且二者在生长与拮抗能力两方面均出现互补提高的效应。通过改进玉米粉液体培养基成分配比,来摸索适合PT21与QM34混合培养的工业发酵培养基。综合考虑生长量A660和抑菌圈Φ两个指标,设计了L18(3)6正交表,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得到了最优发酵条件组合A2B2C2D2E1F2。根据专利《果渣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肥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多级发酵工艺,以苹果渣作为原料,多级发酵生产优质生化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肥。将黄腐酸菌肥与拮抗菌剂进行合理复配,研发出红提葡萄白腐病专用的生化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化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肥能够有效防治红提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防效和肥效均令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叶绿素含量高出21.2%,试验组发病率降低了67%,且果实的感官评价、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