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和管理创新研究——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全国各地大学城(园区)建设风起云涌。在这股近乎大跃进式的热潮中,应该说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随招生人数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学城(园区)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因此,进行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城(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经济模式。高校的合并风和大面积扩招是大学城产生的根源,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则是大学城存在的基础。随着规模扩大和多校区大学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在空间形态上出现了集中化、城市化、区域化的趋势,加上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转换、校企联姻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大学城(园区)建设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阶段。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和管理创新问题,并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学城(园区)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结合国际大学城(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和管理创新的相应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该课题相关研究动态和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大学城(园区)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主要功能以及转型发展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我国大学城(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第四章从我国目前的形势以及大学城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分析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五章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探讨了国内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的路径问题;第六章简要分析了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认为,大学城(园区)转型发展和管理创新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定位明确化;转型之路多元化;转型理念创新化。必须将大学城(园区)的建设发展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政府对大学城(园区)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市场需要相结合。
其他文献
随着外部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的逐渐加强,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相关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国内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观点比较分散。本文主要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来展开分析,根据对文献的分析发现,人才、知识和共享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的概念,根据数学拓扑理论和
商品市场是中国商品流通领域的重要渠道,是生产商联系经销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年交易额近6万亿元,占全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经
2004年,八家上市公司首次挂牌中小板,从此,我国资本市场迎来沪深主板之外的一个新成员——中小板。今天,承载着中小企业希望的中小板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民营企业最高效和最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了建造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安全、进行公共行政、维持公共教育、完善公共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在加强政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客户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呼叫中心这一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呼叫中心作为一个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和公司管理于一体的服务窗口,构成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