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又名牛筋、黑饭草、男续、南烛、染椒、沙莲子、米饭花等。其根、叶、果实均可人药。乌饭树常分布在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坡林内或灌木丛中,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台湾等地,是矮生小灌木。 乌饭树树叶、花及果实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尤以叶中为多。古代医学研究表明乌饭树的树叶、果实、花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泻等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乌饭树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菌、抗癌防癌等功效,但是对其活性成分的筛选尚不够深入。因此,为阐明乌饭树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基础,寻找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充分开发利用乌饭树叶资源,有必要对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以产于浙江天台的乌饭树叶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乌饭树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25个化合物,运用多种谱学技术(包括1H-NMR,13C-NMR,1H-1HCOSY, HMQC,HMBC,ESI等)和其理化性质确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对羟基肉桂酸乙酯(2),咖啡酸乙酯(3),东莨菪亭(5),柯伊利素(6),对羟基肉桂酸(7),七叶亭(8),咖啡酸(9),木犀草素(10),槲皮素(11),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2),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13),欧槲寄生苷乙(14),10-O-羟基肉桂酰-鸡屎藤次苷(1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6),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7),牡荆素(18),柯伊利素-7-O-(6"-O-对羟基肉桂酰)-β-D-葡萄糖苷(19),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20),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21),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2),异荭草素(23),荭草素(2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25)。由化学结构知,乌饭树叶中主要含有两大类化合物:黄酮类与苯丙烯酸类,其中化合物2,3,12~15,19,20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9,16,17,20~22,2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糖皮质激素(GC)对机体内多种组织和细胞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分化、神经元的损伤与再生以及突触可塑性等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的研究显示GC在伤害性信息
烟碱是烟草特有的根系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在烟草生产中,烟株打顶后,烟碱含量急剧增加。有报道认为,打顶后烟碱合成能力增强可能是由于伤害刺激或者是植株激素源发生变化和根系的二次发育引起的。为探究烟株打顶后,烟碱含量增加的调控机制,本实验室建立了SSH-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一些相关EST序列。本论文选取打顶前后差异表达显著的WRKY转录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克隆了该基因并通过瞬时表达初步探讨了其对下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