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普法效果的制约因素及强化策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iajign1323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不论是纸质媒体,还是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法制信息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制信息新奇性、重大性和贴近性的内容特点,加之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声画兼具的传播优势,使电视法制节目成为了我国电视观众最为熟悉与喜欢的节目类型之一,撑起社教类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独具中国特色,是伴随着我国普法教育工作的展开而出现的。从1985年我国第一档法制节目诞生到现在,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在普法道路上发挥了巨大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其普法效果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的目的正是找出这些因素并提出对策。电视法制节目达到普法目的、形成普法效果,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由法制节目工作者制作出包含法制信息的节目,这些信息借助电视媒介传递给受众并被受众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起点的节目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受众对节目的收视情况,进而影响节目在普法方面的广度和力度,而且节目内容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受众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在内容制作上存在着重叙事而轻法理、重刑事而轻民事、忽视普法重点对象、角色立场偏差、法理解析艰涩等未能全面体现普法目的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节目盲目追求眼球效应而偏离了普法定位;二是节目制作者缺乏必要的专业及法律素养。受众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法制节目传递的法制信息和理念只有最终为受众所接受并带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才是法制节目形成普法效果的标志。而受众收看法制节目、吸收法律知识、形成法制理念涉及背后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受众自我定位、收视习惯、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偏失或差异,往往使得法制节目所传递的法律知识和法制精神无法被受众正确全面掌握,进而减弱了法制节目的普法效果。此外,笔者认为,电视法制节目传递法制信息、受众接受法制信息这样一个传受过程,始终都是在一定的传播环境中进行的。这些环境既包括政治、经济环境,也包括法律和文化环境。这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法制节目的普法效果无法达到最大化。因此,笔者在本论文中将从节目、受众及传播环境三个方面来查找影响我国法制节目普法效果的因素,并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悠久,从战国、魏晋、隋唐、五代至宋是其兴盛时期,宋以后逐渐衰落。然而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工笔画创作渐又呈现出欣欣
寓言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其足迹遍布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同时,寓言是人类群体的挚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与发展,对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寓言是人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警察的形象,在很多时候代表了政府的形象。但是,现实中有一些警察表现并不好,或者工作不到位,又使之成为了社会批评的目标。那么,我国的新闻传播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张丽娟孙丽君张宏军(山东省烟台市北海医院265701)我院制剂室参考《医院制剂操作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甲硝唑注射液的配制方法配制甲硝唑葡萄糖
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消极心理因素的制约性两个方面分析传统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运用智能化教学平台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训练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进行的科学研究和产品试验,它所产生的飞行数据极为珍贵,具有信息量大,保密要求高,数据不可重现等特点;因此,飞行数据的安全存储管理问题非常重要
合同签订后,各方均应遵循诚实守信原则,违约的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案例1卖方拒不履行合同2015年1月,苗某与张某通过中介签订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与使用习惯逐渐改变,在数字化读写方式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笔者以"简书"APP为案例,对读写产品背后所体现的开放式读写平台进行多维度分
旬阳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以"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旬阳"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烤烟等五大绿色基
河南太康道情戏是黄河流域流行的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流传于河南省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是属于道情戏的重要一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在形成之初所演剧目内容多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