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体部伽马刀在肾上腺转移癌治疗中的疗效与放疗毒副反应,分析其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影响肾上腺转移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32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42~80岁,中位年龄64岁,卡式评分均大于等于70分。原发肿瘤类型:肺癌20例(62.50%),肝癌3例(9.37%),肾癌3例(9.37%),结肠癌4例(12.50%),胃癌1例(3.12),胰腺癌1例(3.12%)。单侧肾上腺转移26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11例,双侧6例。转移灶直径:1.5~8.7cm,中位直径4.0cm,其中≤3cm 12灶,3~5cm 17灶,≥5cm 9灶。采用OUR-QGD型体部伽马刀治疗,共计38个病灶,治疗计划要求50%的等剂量线覆盖100%PTV,70%剂量线覆盖90%GTV,单次剂量3~5Gy,1次/日,5次/周,共10~17次,治疗总剂量40~52Gy,中位剂量为48Gy,生物有效剂量为56.0~75.0Gy,中位剂量66.3Gy。采用RTOG急性分级标准评价放疗不良反应,采用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并绘制患者生存曲线,计算各组生存率。对患者预后行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评估预后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近期病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6.84%(14/38)、50.00%(19/38),总有效率为86.84%(33/38)。治疗前腰背疼痛8例,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3例,疼痛减轻4例,疼痛缓解率为87.5%(7/8)。应用卡方检验,结果示病灶近期疗效与病灶直径及放疗BED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及肿瘤位置因素无关(P≥0.05)。治疗后全组患者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21/21)、90.91%(10/11)、83.33%(5/6)。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20/31)、37.93%(11/29)、20.69%(6/29)。放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I至II级消化道和血液不良反应,仅出现1例III级消化道反应及2例III级血液学副反应,未出现治疗中止及相关死亡事件。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转移器官数目、原发病灶控制情况及转移时间是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体部伽马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癌,采用3~5Gy/次,5次/周,PTV边缘总剂量40~52Gy的放疗剂量分割模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不良反应轻,对于肾上腺转移癌治疗获得较好局控率及生存率,并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转移器官数目、原发病灶控制情况及转移时间是影响肾上腺转移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