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时代生态文明观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red0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弊端的产物。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普适计算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文明观的内容,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普适计算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新的挑战。  本文回顾了普适计算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其无形性、融合性和透明性的特征。鉴于文明类型的更替、文明观的变化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认为普适计算对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并从自然观、资源观和发展观等方面,探讨了普适计算对生态文明观的影响。首先,普适计算时代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到人、机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通过数据联系起来,且人类不再只追求人、机器和自然间的因果关系,而是追求人、机器和自然的整体相关关系;其次,普适计算时代的资源观是一种资源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新观念,这种新的价值观减少了无效资源的消耗,实现了物质资源的节约,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普适计算时代的资源观也是一种资源消耗的新观念,它扩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围,为生态文明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普适计算的信息资源观认为信息世界呈现一种生态化发展状态,更关注信息的价值观,提倡信息与信息之间多元化、宽领域、以及历时态的整合观念,不再仅限于追求精确性,而是强调信息的混合性,同时也承认信息资源的两面性,信息数量呈指数增长,信息存量越来越大,信息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最后,普适计算时代的发展观强调从单一、线性的发展转变为非线性、循环式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新价值,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循环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机器、人与信息、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类社会实现开放共享型生态文明。这种基于普适计算的生态文明观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其他文献
冯契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中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毕生致力于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哲学史、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等各个领域。冯先生在吸取马克思主义哲
提出了通过模糊串级控制实现氩气最佳流量设定的新方法,并通过电极位置变化采用归一FUZZY量化方法,实现对主控制对象的前馈补尝.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在整精炼期都能保证氩气流量的优化
温家宝出身于教育世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对教育事业有着特别的情怀和深厚的情结。在任国务院总理十年间,尽管工作千头万绪日理万机,但他心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