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调查获取得的大量化探数据,不仅对圈定化探异常、指导地质找矿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生物有毒性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性研究,也可以为研究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环境中不同的污染物可经过各种迁移转化途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威胁。已有研究成果证实,土壤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其中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对生物毒性显著,Zn、Cu、Ni、Co、Sn等对生物的毒性一般。在敖汉旗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中,分析了20种元素,获取大量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根据这些测试数据,圈定出化探异常,并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为地质找矿提供信息。根据元素含量特征,在研究区圈定出5处组合异常区,结合土壤剖面验证结果,确定H-2、H-4异常区具有地质找矿指示意义。其中,H-2组合异常区由Ag、As、Au、Bi、Cd、Co、Cu、Mo、Nb、Ni、Pb、Sb、Sn、TFe、W、Y、Zn等元素异常组成,发育两处异常中心,分别位于上铁沟北侧和小山北侧;在该组合异常区,Ag元素发育内带,极大值为2.28×10-6;Bi发育内带,极大值143×10-6;Cd具有外中内带,极大值10.6×10-6;Cu具有外中带,极大值619×10-6;Zn外中带,极大值1189×10-6。H-4组合异常异常区由Ag、As、Au、Bi、Cd、Co、Cu、La、Mo、Nb、Ni、Pb、Sb、Sn、TFe、W、Y、Zn等元素异常组成,同样存在两处异常中心,分别位于后公地和房申桥北侧,在该组合异常区内赋存有正在开采的矿床,表明其为矿致异常。同时根据敖汉旗幅1:5万水系沉积物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对研究区有毒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元素的污染程度;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区域有毒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Pb、As,以Cd元素的潜在危害性最大,主要潜在污染因素为采石场、采矿场、垃圾场等人为地质作用因素以及原生地质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