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而DR是DM病人失明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防治DR的药物的任务十分紧迫。研究表明DR模型的血糖和VEGF的表达均能被盐酸小檗碱显著的降低,明显地改进受损的视网膜微血管状态,因此盐酸小檗碱在防治DR方面上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均为藏药小檗皮的成分。盐酸小檗碱是P-糖蛋白的底物,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可能导致盐酸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盐酸小檗胺为钙调素拮抗药,对受体调控性钙通道激活后的钙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抑制P-gp的外排,从而提示盐酸小檗胺可以与盐酸小檗碱协同作用,增加盐酸小檗碱的吸收代谢,增强其疗效。因此本文采用两者体外研究第一步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的实验、药物体内吸收第一步的在体肠吸收的实验及肠肝代谢第一步的肝代谢实验来研究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的协同效应。目的:1.为了测定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胺及两者配比的抗氧化活性,发现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的协同效应。2.测定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不同配比的在体肠吸收的吸收参数,发现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在体肠吸收中的协同效应。3.测定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不同配比在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代谢中的代谢参数,发现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在肝微粒代谢中的协同效应。方法:1.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和DPPH法测定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及两者配比组的自由基清除率,得出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的IC50。2.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对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不同配比组在不同大鼠小肠肠段的盐酸小檗碱灌流后吸收参数进行测定。3.采用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对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不同配比组在大鼠肝微粒及人肝微粒中代谢速率进行测定。结果:1.在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不同配比组抗氧化活性测定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小檗胺IC50分别为819.00、275.91μg·m L-1,IC50越小,药物的抗氧化活性则强,说明盐酸小檗胺的抗氧化活性大于盐酸小檗碱。在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配比组中J20:A60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说明在配比组中盐酸小檗胺比例越大则抗氧化活性越大。2.在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不同配比组在体单向肠灌流中,经测定选择灌流液p H7.4,盐酸小檗碱在小肠中吸收能力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依次变低;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配比组与单独盐酸小檗碱对照组比较,可知配比组中盐酸小檗碱比对照组中的Ka、Papp、Q均大,说明配比组中的盐酸小檗碱在各肠段吸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盐酸小檗胺促进盐酸小檗碱在小肠的吸收,这可能与P-gp蛋白的抑制作用有关。配比组中质量浓度比为J40:A50与J30:A20的Ka与其他配比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盐酸小檗碱在质量浓度范围为10~60μg·m L-1时,与盐酸小檗胺在体肠吸收中的最佳配比组为J40:A50与J30:A20。3.在考察盐酸小檗碱于大鼠和人的肝微粒体的代谢中,确定了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最佳温孵条件为温孵温度37℃,时间为60 min,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0.5 g·L-1。当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为2.5~20μg·m L-1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Km为1.6157μg·m L-1,大于人肝微粒体的Km值1.4775μg·m L-1,提示人肝微粒体中的酶对盐酸小檗碱的亲和力也许比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大,而且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2.8535μg·g-1·min-1,小于人肝微粒体的Vmax值14.9701μg·g-1·min-1,说明人肝微粒体对盐酸小檗碱的代谢能力更强。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配比,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中,与J2.5:A2.5组比较,配比组中J15:A5的代谢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配比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人肝微粒体代谢中,与J2.5:A2.5组比较,配比组中J15:A5、J10:A20的代谢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配比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在大鼠和人的肝微粒体代谢中配比组J15:A5的代谢速率均最大,说明在该孵育条件下J15:A5为最佳配比。结论: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配比时,抗氧化活性几乎完全由盐酸小檗胺决定,且盐酸小檗胺可以促进盐酸小檗碱在肠肝中的吸收代谢,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确定了在小肠及肝微粒体中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小檗胺的最佳配比组,为盐酸小檗碱的配比研究及制剂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