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总结80例颈椎病患者(颈型及神经根型各40例)压痛点与经筋之间的关系,揭示颈椎病经筋病变及痛点的发病规律,丰富经筋辨证及颈部压痛点对颈椎病诊疗作用的整体认识,为颈椎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四川省中医院骨伤科、针推科门诊诊断为颈型颈椎病患者40例,记作A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记作B组。分别提取颈椎病VAS评分4分以上的压痛点,根据压痛点分布归纳并总结其经筋证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压痛点、经筋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位于手足太阳经筋上的压痛点:A组(颈型颈椎病)共101个,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共69个;位于手少阳经筋上的压痛点:A组共87个,B组共92个;位于足少阳经筋上的压痛点:A组共34个,B组共19个;位于手足阳明经筋上的压痛点:A组共65个,B组共24个。2.颈部压痛点比值A组36.59%、B组53.92%,组间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肩部压痛点比值A组62.02%、B组43.14%,组间对照P=0.01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A组经筋发病规律:手足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足阳明经>足少阳经筋,B组经筋发病规律:手少阳经筋>手足太阳经筋>手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两组在手足太阳经筋上的压痛点分布比较P=0.02<0.05,手少阳经筋的比较P<0.01,足少阳经筋的比较P=0.0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手足阳明经筋的比较P=0.534>0.05,无统计学差异。4.常见压痛点按比值高低排列依次为:A组(颈型颈椎病)手足阳明经筋的肩井次10.80%、曲垣次10.80%,手少阳经筋的天髂次10.80%、天宗次10.45%,手足太阳经筋的C5棘突旁4.18%和足少阳经筋的风池次3.83%;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手少阳经筋的C5横突5.88%、C6横突5.88%、天髎次5.39%、天宗次5.39%、C4横突4.90%,手足阳明经筋的肩井次5.39%、曲垣次5.39%和手足太阳经筋的肩痛点次4.90%、下肩痛点4.90%。结论:1.手足太阳、手足阳明及手少阳经筋均是颈型颈椎病好发的经筋;手少阳经筋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主要经筋。2.若肩井次、曲垣次、天髎次有明显压痛,则提示为颈型颈椎病;若C5、C6有明显压痛,则提示为神经根型颈椎病。3.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可考虑侧重针对手足太阳经筋,着重由肩部的相关筋结点入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可考虑侧重针对手少阳经筋,着重由颈部的相关筋结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