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微米Er:YSGG晶体生长、光谱及激光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离子Er3+在4I11/2和4113/2能级之间的辐射跃迁可以产生2.7~3 μm中红外激光,由于该波段激光处于水分子的强吸收带,在高空中传输损耗小,因此在生物医学、大气遥感、太空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对Er3+掺杂的激光晶体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其中YSGG基质晶体机械性能好、声子能量较低,使得Er:YSGG晶体作为2.7~3 μm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浓度Er:YSGG晶体的光谱特性,分析了铒浓度对Er3+能级跃迁及输出波长的影响,并通过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端面和侧面两种泵浦方式分别研究了 Er:YSGG系列晶体的激光性能,为促进高功率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采用提拉法生长出了九种不同浓度的高光学质量Er:YSGG晶体,分析了 Er3+能级跃迁机制及Er3+掺杂浓度的变化对Er:YSGG荧光光谱和激光上下能级荧光寿命的影响,并通过Judd-Ofelt(J-O)理论计算,得到了 Er3+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光谱参数。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r:YSGG实现中红外激光输出的Er3+最优掺杂浓度为40 at.%左右。(2)基于LD端面泵浦结构,取掺杂浓度分别为25 at.%,30 at.%,35 at.%,40 at.%和50 at.%的Er:YSGG晶体块进行激光实验。根据不同浓度Er:YSGG晶体在~970 nm LD泵浦源发射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合理设计晶体元件的长度,对比研究了不同浓度晶体块在连续波模式泵浦下的激光性能,分析了 Er3+浓度对激光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Er3+掺杂浓度和晶体块长度,有利于提高输出功率,最终在30 at.%Er:YSGG晶体中获得了 1.37 W的2.79μm高光束质量连续激光输出。(3)采用LD侧面泵浦结构,以克服LD端面泵浦系统受限于泵浦面积小,以及泵浦不均匀性造成的热效应问题,研究了 Er:YSGG晶体棒的激光性能。通过优化谐振腔长度及输出镜透过率,获得了 150Hz、25.74W高功率激光输出。此外,分别采用热键合和凹端面两种方法以改善激光晶体在高重频、高功率泵浦下的热效应,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对LD侧面泵浦传统Er:YSGG晶体棒和YSGG/Er:YSGG/YSGG热键合晶体棒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热模拟,分析了热键合工艺对于改善激光晶体内温度分布的作用。激光实验结果表明,热键合晶体棒和凹端面晶体棒相比传统晶体棒,均可以实现对高重频、高功率泵浦下激光介质热透镜效应的有效补偿,延长泵浦功率饱和点,提高输出功率。(4)将热键合和凹端面两种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激光性能,并对曲率半径进行了优化。设计加工了负曲率半径分别为250、500和1000 mm的凹端面YSGG/Er:YSGG/YSGG热键合晶体元件,对比研究了 LD侧面泵浦条件下三种晶体棒的激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热键合与凹端面相结合的方法能进一步改善热透镜效应,最终在负曲率半径为500mm的热键合晶体棒中实现了 500Hz、15.59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相比传统Er:YSGG晶体棒提高了约56.21%,光束质量也有所改善。(5)分析了晶体棒直径对激光输出的影响,对比直径2、3和4 mm Er:YSGG晶体棒在LD侧面泵浦条件下的激光性能。结果表明,直径较小的晶体棒在低频、低功率泵浦下激光输出功率和斜效率较低,但在高频、高功率泵浦下,其激光性能表现出明显优势。本论文的创新点有:(1)研究了不同浓度Er:YSGG晶体生长及光谱特性,结合能级跃迁和荧光光谱对激光输出波长变化的机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2)根据晶体的吸收特性,优化设计并制备了 30 at.%Er:YSGG晶体元件,在LD端面泵浦条件下实现了 1.37 W的2.79 μm高光束质量连续激光输出;(3)提出了将热键合和凹端面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曲率半径进行优化,有效地改善和补偿了 LD侧泵Er:YSGG晶体在高重频、高功率下的热透镜效应;(4)研究了不同直径Er:YSGG晶体棒在LD侧泵条件下的激光性能,发现了激光输出随直径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新型Er3+掺杂激光晶体的探索、发光机理的研究及浓度优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改善Er3+掺杂激光晶体的激光性能,发展高性能Er3+掺杂固体激光器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超级陶粲装置(Super Tau-Charm Facility,STCF)是我国继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Ⅱ,BEPCⅡ)之后的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大科学装置的重要选项之一。BEPCⅡ实验在陶粲物理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如陶轻子质量测量、Zc(3900)等新粒子发现、Collins碎裂函数测量等。但由于受到对撞亮度和质心能量的限制,对
我们分析了 Chimera图上的连续时间量子游走,Chimera图是D-Wave量子退火计算机底层物理结构的拓扑图。我们发现了明显区别于经典量子游走的独特量子游走特性,例如局域性。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不同底层结构的改变对退火量子计算产生的影响,我们研究了 Chimera图的增强变体和弱化变体。增强变体通过增加量子比特之间的耦合实现,相应的,弱化变体则通过切断某些量子比特之间的耦合实现。反映在Chime
1980年,von Klitzing,Dorda和Pepper实验上发现两维电子气在低温强磁场的条件下会出现整数化的霍尔电导平台,这就是著名的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在此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量子化的霍尔电导与材料能带的拓扑性质息息相关,从而揭开了拓扑物相研究的序幕。在经典的Ginzburg-Landau相变理论中,相变由系统的局域序参量刻画,相变时伴随着系统对称性的破缺。但在拓扑相变中,这一图像不再成立
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和应用正在加速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其为探测和控制固体中的准粒子和集体激发,驱动相变和材料性质的相关变化,以及研究分子系统中的旋转和振动提供了新的工具。其中,超快强场太赫兹光源的出现打开了通往控制反应和过程的大门。这种太赫兹脉冲可以驱动物质的新动态状态,表现出与平衡状态完全不同的性质。同时,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和磁化介质研究对太赫兹光源的先进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具有频率啁啾、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的数据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例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等。在数据规模增大的同时,对于数据的存取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是目前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由于复杂的关系模型和强一致性等自身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键值数据库具有接口简单、低延迟、高吞吐、可扩展性强等优点,被广
正电子湮没谱学是一种研究材料内部缺陷的非破坏性表征方法,可以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材料性质,尤其对空位型缺陷具有极高的灵敏度。随着粒子探测技术和理论计算的发展,正电子湮没谱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学诊断等领域。正电子湮没探测技术作为开展谱学实验的重要手段和测量方法,发展先进的正电子湮没探测技术一直是正电子湮没谱学中的热点课题。正电子湮没谱学通常采用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量子力学的出现为物理学界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然而AlbertEinstein等科学家始终对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深表质疑,并于1935年提出了 EPR佯谬(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直至近三十年后,物理学家John Bell通过著名的Bell不等式否定了定域实在论的观点。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不理想,导致实验中存在许多漏洞,而后众多科学家在实验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分别关闭了定域性漏
移动机器人对物流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渐从严格可控的工厂环境向更自然的日常生活场景扩展。然而,复杂动态环境下机器人导航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可观测性导致系统的不可靠性增加;机器人环境感知能力不足导致决策信息缺乏;复杂因素导致规划算法难以设计;如何处理动态物体对定位算法的干扰以及复杂的人机交互问题等。本文以真实复杂动态环境中的机器人导航为场景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战略之一。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各类能源催化中占据重要一环,也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活性金属的烧结一直是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制备和应用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因为烧结会让原本金属的结构形貌乃至颗粒尺寸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活性比表面积减少和催化性能衰退,显著降低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抑制纳米金属的烧结长大是获得长期稳定催化剂的最大
高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简称光纤法珀微腔)具有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能有效增强腔内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近十几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原子、离子、NV色心、量子点等量子系统中。而其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也正是低阈值窄线宽激光器所需要的性能。并且,法布里-珀罗腔的选模机制使得输出激光自然地具备单模性质;光纤法珀微腔的短腔长对应较大的自由光谱区,使激光器有较大的单模调谐范围;其通过剪切压电陶瓷改变腔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