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促进学生情绪体验、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活动。音乐通常是与心灵、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音乐教育不仅拥有艺术感染力,同时具有娱乐功能,更具有教化与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及教育意义。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是中学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更为丰富的音乐、文学、历史等知识,能够使学生借助所学来抒发情感,促进身心各因素的平衡、协调与发展;能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领会音乐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发挥想象空间、激发音乐创造力;还能够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视听、审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音乐欣赏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音乐教学内容上,重视音乐作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有效聆听与主观感受;如音乐欣赏课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过度依赖多媒体等设备及课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存在重视度不够、对教材与课程的重难点把握不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存在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足等。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也应该突破学科内的局限,寻求全面、多方位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视音乐欣赏课为一种独特、综合的音乐教育形式,以初中学段的音乐欣赏课为研究对象,结合音乐课堂观摩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将音乐欣赏课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来研究。"知"是指认知;"情"是指情绪、情感体验;"意"是指思想意识;"行"是指实践行为。这四个环节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基本框架结构,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最终达到实现学生音乐审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的。本论文是对当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现状的思考,旨在探寻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新方法,尝试以"知、情、意、行"四阶段来解决初中学段音乐欣赏课所存在的问题,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育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有道可循,使学生们能够喜欢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体味音乐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