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目前我国的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耕地面积却因为土地污染,人口增加等原因逐渐减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以及可利用耕地面积减少等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因此培育出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玉米品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玉米叶片是玉米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玉米叶片的生长发育状况也同时影响着整株玉米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物质的积累。叶脉是输送水和营养物质以及光合产物的主要器官,因此对玉米叶脉的遗传解析对培育出具有更好株型的玉米品种奠定基础。前人对于玉米叶脉的相关性状主要集中在表型性状的研究。本试验通过对于由PH4CV以及HG8杂交组成的BC2S6群体的主叶脉厚度、主叶脉宽度、主叶脉深度等叶脉相关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分析。挖掘玉米主叶脉厚度、主叶脉宽度、主叶脉深度等主叶脉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为快速筛选出具有良好株型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1.连锁群体的三个主叶脉性状:主叶脉厚度、主叶脉宽度、主叶脉深度的BLUP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2、0.52、0.71均为中等水平的遗传力,并且遗传方差的数值远远高于环境方差的数值,说明玉米的主叶脉厚度、主叶脉宽度、主叶脉深度主要是由遗传控制的性状。2.通过对玉米主叶脉厚度、主叶脉宽度、主叶脉深度性状的正态分布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玉米的三个主叶脉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说明主叶脉性状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对主叶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性状在沈阳以及阜新和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并且皮尔逊相关系数较高,说明每个性状在不同地点的重复性较好。3.对玉米主叶脉厚度、主叶脉宽度、主叶脉深度性状的QTL分析,结果显示对玉米主叶脉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3个QTL,分别位于4号、6号、7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在3.1%-10.6%之间。4.本试验共定位180个候选基因,他们分别位于4号、6号、7号染色体上。其中GRMZM2G015295,调节植物的叶面积,对植物的叶片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GRMZM2G074427基因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响应,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GRMZM2G050939属于PP2C家族,在蛋白质磷酸酶家族中具有专门的结构和功能,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根的形成,叶片衰老,种子发芽,气孔发育等植物的生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GRMZM2G014119编码一种泛素样蛋白。它在拟南芥中的同源物(AT1G31340.1)编码一种泛素样蛋白RUB1,该蛋白与靶蛋白结合并参与植物生长素的应答GRMZM2G146140属于ZmHAK家族基因,对钾离子的转运起着重要作用,参与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GRMZM2G146190属于亲环蛋白家族,参与细胞分裂,蛋白质折叠等活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RMZM2G024437属于ANK结构域,少数植物ANK蛋白具有功能特征,并在细胞生长和发育(例如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GRMZM2G100107被注释为SANT域相关蛋白,在抗病性中有着重要影响;这些基因在植物的叶片以及叶脉的生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