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王蒙《葛稚川移居图》中的“隐逸”思想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王蒙《葛稚川移居图》中“隐逸”思想的研究,以期揭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是如何通过艺术生产活动表达对世俗和权势的反抗。结合隐逸思想的发展史以及社会背景下文人画的发展状况,探究文人隐逸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脉络,深度剖析美学思想对艺术实践的指导作用,加深对文人山水画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思考。文章以王蒙的代表作为根据,分别从王蒙生活的社会背景、隐逸思想的成因、作品的选题立意、构图形式、笔墨技法、意境营造等方面探究山水画作品传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进一步体会道家“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本文立足于各类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国内现有的研究状况,参考历史资料及作品剖析,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概念分析法、典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着重从《葛稚川移居图》的形式语言研究出发,并将其放在历史维度中,结合元代隐逸思想和文人画的发展状况,从中找到王蒙隐逸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及其笔墨语言形成的内在根源,进一步窥探文人山水画艺术发展的规律。本文的重点及研究成果设置在第四章,由分析得出结论,王蒙的隐逸山水画是其对隐逸精神的提炼与升华,最终由画面的意境上升到“逸气”,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满足。并重点阐明当代语境下对隐逸思想的再认识,隐逸精神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并在当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文章最后阐明了隐逸思想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分别从笔墨技法、审美意识、师法自然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其他文献
P2P平台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产物,然而,在它发展的过程却逐渐异化,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吸收公众存款的网络非法集资平台。随着P2P平台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一些平台由于内部风控能力不足和外部经营状况恶劣,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平台倒闭、停业和跑路的状况。最终,这一点对点的网络借贷模式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P2P平台的井喷式发展到衰退的历程给网贷行业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和反思,我国网贷行业的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调查显示,笔者所在民族地区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普遍不高,表现为:不能正确认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局限与优势、不能较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不能较好地掌握数字化学习工具;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影响信息时代个体的良好发展。本文首先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了国
企业研发投入是社会创新与进步的基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关注社会整体性利益而非只关注股东利益。那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呢?本文以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或不同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环境中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与创新投入正相关;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
论文以社会语言学中经典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作为调查领域,主要调查了来重庆学习的留学生使用重庆方言的情况以及对重庆方言的态度。本文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重庆主城区6所高校的留学生为样本,深入调查在渝留学生重庆方言使用情况及对重庆方言的语言态度,并在问卷回收后将数据录入软件SPSS23.0中,进行信效度检测、正态性检验、频数分析及相关分析,再使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对调查结果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残疾儿童人数众多。由于生理障碍的原因,在生活、学习以及环境融入等方面中面临较多困难。本文调查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与所在家庭的基本情况,描述残疾儿童与非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残疾儿童个体、家庭因素与其心理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探讨改善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研究方法:通过儿童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自编)和少儿心理健康量表对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镇的276名儿童(残疾儿童1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深度阅读的要求,在单篇阅读教学与新课标(2017年版)提出的整本书阅读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便于学生适应单篇阅读转向整本书阅读。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对海量信息进行选择性整合,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范围,在整体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的优势使得许多教师将它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其中包括古代史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媒介阅读近年来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新提出来的第三个学习任务群,既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标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正式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如何将之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是当下语文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常乃德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历史教育活动,先后于吴淞中国公学中学、燕京大学、上海大夏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任教。在其长期的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教育思想。20世纪初是西学东渐的时代,常乃德勇于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试行“道尔顿制”来转变中国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在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中,常乃德提出了历史教育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世
员工建言行为是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根据文献梳理,本研究认为员工建言与否取决于领导者对员工建言的态度,而包容型领导作为一种典型的关系型领导风格往往对员工建言持有积极态度。目前,学者们对于包容型领导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本土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社会认同理论出发,探究员工组织认同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中介作用。同时,在中国背景下的员工长期受到“中庸思想”、“安分守己”、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成语不仅具有很高的语言文化价值,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成语内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其生活性、流传性与教育性等特点,一度被作为幼儿蒙学启蒙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故事涉及的古代事物或现象,因后来者对其逐渐陌生和缺乏了解,尽管它具有知识载体的特性,但现今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却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