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CR技术监测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中禾谷丝核菌时空分布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纹枯病是一种小麦-玉米兼发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导致的。近年来,纹枯病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白粉病的第二大病害。本研究在建立了禾谷丝核菌QPCR检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监测了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中植株体内及根际土壤中禾谷丝核菌的时空动态分布。该研究旨在明确禾谷丝核菌在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中周年分布规律,同时也为小麦纹枯病制定科学防治措施和预测预报提供部分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禾谷丝核菌QPCR检测最优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引物使用量为0.5μL,模板DNA使用量为1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5 min;95℃变性10s,60.2℃退火20s,72℃延伸10s,40个循环。  2.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内,禾谷丝核菌菌量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分蘖期,小麦体内禾谷丝核含量最低,为181.7ng/g;拔节期最高,为4409.0ng/g。越冬期到返青期禾谷丝核菌增长速率最大。  3.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内,禾谷丝核菌菌量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呈持续上升趋势。玉米植株体内禾谷丝核菌含量最低和最高时期分别为拔节期和乳熟期,分别为66.4ng/g和1272.3ng/g鲜组织,两时期相差约19倍。  4.小麦根系是禾谷丝核菌侵染时间最长的部位,在各生育时期(三叶期除外)均可检测到禾谷丝核菌。越冬前,禾谷丝核菌主要分布在小麦主茎1~2叶叶鞘和第1蘖第1~2叶叶鞘,主茎第1和第2叶叶鞘禾谷丝核菌含量分别为53.3ng/g和123.5ng/g。返青后,禾谷丝核菌主要分布在主茎春生叶1~3叶叶鞘,第1蘖春生叶1~2叶鞘。拔节期,辛集试验站禾谷丝核菌在主茎春生1~2叶叶鞘的DNA含量分别为81.0ng/g和26.4ng/g;保定试验站禾谷丝核菌在主茎春生1~2叶叶鞘的DNA含量分别为516.1ng/g和122.3ng/g。  5.禾谷丝核菌在玉米植株体内分布主要集中在第1~4叶叶鞘,且各叶鞘内禾谷丝核菌菌量在乳熟期达到最高值。辛集试验站第1~4叶鞘禾谷丝核菌DNA含量分别为188.6ng/g、206.2ng/g、322.4ng/g、169.2ng/g;保定试验站第1~4叶鞘禾谷丝核菌DNA含量分别为343.8ng/g、376.5ng/g、422.8ng/g、299.4ng/g。  6.在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中,土壤中禾谷丝核菌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玉米乳熟期,土壤中菌量最高,为8.14×105copy;在小麦越冬期含量最低,为8.42×103copy,二时期相差95.7倍。
其他文献
烟粉虱(Bemisiata baci)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隐种复合体。除通过刺吸直接伤害农作物外,烟粉虱还传播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毒,即begomoviruses.Begomoviruses包括322多
在广西南宁、崇左、玉林、北海、河池、桂林市进行甘薯病毒病的调查,发现病害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明脉、黄脉、花叶、皱缩、叶缘下卷、褪绿斑点等。所调查的甘薯种植区均发现甘薯
每天,一睁开眼睛,我们就会看到很多电器,小到闹钟、手电筒、手机,大到冰箱、洗衣机、电视。这些电器都需要用电,有的需要用插座连接,有的需要使用电池。环顾四周,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无时无刻不被电包围着。那么,电平时都藏在哪些地方呢?我们和外福来一起找找看。  电无处不在  场景一:游戏机没电了,外福来从抽屉中找出两节电池,装进游戏机中。“叮!”游戏开始啦!  由此,外福来知道:电存在于电池中。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