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隧道限界及断面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限界及断面检测是列车在隧道中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国内外对隧道限界检测技术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都在积极开展相关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国内现有的隧道限界检测系统大都针对普通线路隧道。与普速列车不同,高铁列车车速极快,在通过隧道时,更容易受到空气气流的影响,因此高铁列车对隧道断面的有效面积要求更高,对隧道限界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隧道限界检测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图像处理相关技术,研究并实现了高速铁路隧道限界及断面检测系统。  首先,按照高铁隧道限界及断面检测系统的实际需求,对检测系统方案进行了总体设计。该系统基于电视摄像法和图像处理技术等,通过CCD相机获取隧道断面图像信息,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处理隧道断面图像并检测隧道断面轮廓,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摄像机标定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其次,针对隧道断面图像的特点,结合现有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隧道断面轮廓检测方法。首先对隧道断面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图像增强以及滤波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选取感兴趣区域以及细化处理;最后采用一种基于基本段的图像拟合生长算法,对细化后的激光带进行拟合生长,从而获得完整的隧道断面图像。对10个隧道的5万多幅隧道断面轮廓图像进行处理,提取正确率达到95.75%,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隧道断面轮廓,为后续计算隧道限界及断面积奠定了基础。  最后,实现了高铁隧道限界及断面检测软件。设计并在VS2010平台实现了高铁隧道检测软件,该软件实现了本文提出的隧道断面轮廓检测方法,具备隧道断面轮廓图像采集、检测和拼接的功能。  目前,高铁隧道限界及断面检测系统已经在许多实际的隧道中试运行,根据运行过程中的反馈,该系统运行稳定,检测精度也达到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介绍了东林广场站特殊地段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主要阐述了对于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法和对策,为以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障碍物;姜结石;一刀一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东林广场站地下连续墙共66幅,分“一”、“L”、“Z”等型式,“一”槽段长度为4.4m、5.5m和6m,“L”槽段长度为3m和6.1m,“Z
期刊
对等计算网络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地位对等,可以同时成为服务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为在Internet这样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共享、直接通信和协同工作提供了灵活的、可扩展
解决纹理图像分割问题的困难首先来自于缺乏有效的纹理描述方法。近年来研究使人们感到,找到能够反映纹理本质或者人类视觉系统纹理感知过程的数学模型,可能是避免描述纹理陷入
移动互联网的爆炸性需求以及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得开发适应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而作为其基础工具的信道模型急需真实的信道数据用以建模
OFDM技术,由于其良好的抗多径时延扩展性能和优越的频谱效率,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然而,在移动通信的应用中,OFDM系统仍然需要优化和完善。OFDM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其信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因此,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首先对电子现金、电子代金券的概念、电子代金券的发展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生产领域的头等大事。由于煤炭生产主要是地下作业,煤矿的地质条件也是复杂多变的,经常受到水、火、煤尘、瓦斯
语音组呼业务广泛应用于铁路编组站、枢纽站,是GSM-R特色业务之一。语音组呼业务的实现质量直接关系着铁路调度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际上语音组呼的研究主要围绕A接口进行
高频和微波功率参量是电子测量的最基本测量参量之一,建立我国国家高频和微波功率计量基准、标准,是确保我国电子测量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和测量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因此,高频和微波功率基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我国原有的功率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着手建立新型宽带国家功率基准的背景下,围绕着量热计功率基准的研制,以保证测量精确度并尽量缩短系统时间常数为研究重点,主要
沙漠、森林、峡谷等大规模监测场景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集节点往往采用电池供电,当电池电量耗尽后,如果不及时更换电池或者充电,节点就会失效。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布置的环境比较复杂,人工适时地更换电池费用昂贵。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出一种能量补给策略适时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进行能量补给,同时根据能量补给策略建立合理的路由方案,减少网络中能量的开销,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的问题。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