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放射性碘标记的苯并噻唑类乏氧组织显像剂研究;Ⅱ小檗碱碘标记、小鼠体内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放射性碘标记的苯并噻唑类乏氧组织显像剂研究。主要的工作: 1.合成了3种含有苯并噻唑基团和硝基咪唑基团的酰胺类分子:N-[4-(2-苯并噻唑)苯基]-3-(4-硝基-1-咪唑)丙酰胺(4NPBTA)、N-[4-(2-苯并噻唑)苯基]-N-甲基-3-(4-硝基-1-咪唑)丙酰胺(4NPBTA-1)和N-[4-(2-苯并噻唑)苯基]-3-(2-硝基-1-咪唑)丙酰胺(2NPBTA),并进行了131I标记。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标记的分子能持续性浓集于乏氧状态下的S180细胞,但并未浓集于有氧状态下的细胞中。荷S180肉瘤小鼠体内实验和荷G422移植性脑胶质瘤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它们能选择性地滞留于肿瘤中,在其它器官中的摄取少(胃除外)并且清除快,肿瘤与组织的摄取比值随着时间而增大。沙鼠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表明,碘标记的2NPBTA分子能选择性地滞留于缺血(乏氧)的半脑区。 2.为改善碘标记的2NPBTA分子在脑中清除快等缺点,合成了一个脂溶性更大的分子N-[4-(2-苯并噻唑)苯基]-11-(2-硝基-1-咪唑)十一酰胺(2NUBTA),并利用放射性131I对所合成的分子进行了标记。实验表明该标记分子同样能够浓集于乏氧状态下的S180细胞、S180肉瘤和G422移植性脑胶质瘤中。沙鼠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表明,碘标记的2NUBTA分子能选择性地滞留于缺血(乏氧)的半脑区,在脑中的清除速率变慢,且乏氧半脑和正常半脑的显著性差异在注射后较早的时间内呈现出来。 第二部分:小檗碱碘标记、小鼠体内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小檗碱为研究对象。小檗碱首先被氯化碘碘化,然后和Na125I溶液经过一个同位素交换反应得到125I标记的小檗碱,其放射化学纯度及体外和体内的稳定性较好。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器官相比,125I标记的小檗碱在胆囊和胃肠道里分布较高。小檗碱在肝内代谢,部分经由肝胆管排泄,并且存在肝肠循环过程。其主要的排泻途径为肾排泄。血药浓度曲线符合开放的双室模型。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8±3.8)%。所得结果表明碘标记的小檗碱和前人报道的其体内行为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相似。
其他文献
1984年,Quesada等报道:用干扰素治疗7例HCL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用的干扰素非纯品,其中一些病人无全血细胞减少,有些则是来自各医疗中心而未曾治疗者。该报告很少做免疫
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是甲烷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其催化剂的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课题组曾开展的氧化镧催化剂在OCM反应中的结构敏感性实验研究为基础,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氧化镧(001)、(110)和(100)三个晶面及OCM反应物分子甲烷和氧在其上的吸附、活化和解离。结果表明,氧化镧(001)、(110)和(100)三个晶面的表面自由能大小的
学位
  目前为止,蔷薇类植物目级水平的关系没有很好解决。基于叶绿体,线粒体和核基因的研究产生矛盾的结果,使之成为近年来广泛关注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学问题。数据和方法:这里,
目前,对劣质重油的加工成为各国炼油业有效利用宝贵石油资源的关注重点。悬浮床加氢工艺是处理劣质渣油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仍然存在尾油收率过高,渣油裂化转化率偏低的问题。
  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Fu3双单倍体(DH)群体的289个系为材料,从1112对SSR和EST-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的引物243对,利用其中128个SSR和6个EST-SSR标记构建遗传
会议
遥控心电监视仪监测心律失常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其临床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利用遥控心电监视仪监测心肌缺血的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但由于目前遥控心电监视仪描记的缺血性心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RBMT)测定正常及AMI的家兔区域性血流量。实验结果表明,RBMT可准确、方便地测定器官局部血流量;冠脉结扎后,梗塞心肌血流量显著减少,家兔临界心肌血
C5/C6烷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采用贵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的异构化工艺中,载体分子筛的酸性和孔结构特征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选择
  类黄酮物质在植物花、叶、果实和种子颜色变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研究仅限于单个或少数类黄酮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并未对类黄酮途径中各基因的
会议
  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的抗氧化剂,在种子中的含量非常丰富。目前有关生育酚在种子寿命和萌发中的作用已经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得到了阐明。但在单子叶植物水稻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