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氧传输系统部分特征的比较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土著动物,对低氧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了探讨在低氧环境中两者肺细叶结构的适应特征,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了肺细叶相关指标。结果发现,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单位面积肺泡数显著高于SD大鼠(P<0.05),单个肺泡面积和弹性纤维/肺实质比显著低于SD大鼠(P<0.05);高原鼢鼠肺泡隔厚度最厚,高原鼠兔最薄,且三种动物具显著差异(P<0.05);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Ta)和调和平均厚度(Th)均显著低于SD大鼠(P<0.05);在三个级别的微血管中,高原鼠兔中膜肌层厚度显著低于高原鼢鼠(P<0.05),但两种高原动物均显著低于SD大鼠(P<0.05);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SD大鼠(P<0.05)。为了研究两者的血液学特征,用Premier GEM-3 000自动血气分析仪、Sysmex SF-3 000血细胞分析仪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两种高原动物的血气、血常规、血红蛋白类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原鼠兔和SD大鼠的动脉血pH明显低于高原鼢鼠(P<0.05),但三者静脉血无显著差异;高原鼠兔和SD大鼠的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低于高原鼢鼠(P<0.05),且高原鼢鼠的动、静脉血PCO2差高于另两者;高原鼢鼠动脉血氧分压PO2最高,而静脉血PO2最低,高原鼠兔的动、静脉血PO2差也高于SD大鼠;两种高原动物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O2(a-v))均显著高于SD大鼠(P<0.05),但高原鼢鼠最高。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红细胞数显著高于SD大鼠,红细胞压积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显著低于SD大鼠(P<0.05)。高原鼢鼠的血红蛋白浓度(HBC)与SD大鼠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高原鼠兔的HBC(P<0.05)。高原鼢鼠血红蛋白主要有两种类型,高原鼠兔血红蛋白主要有三种类型,而SD大鼠血红蛋白主要有五种类型。从血红蛋白电泳迁移来看,两种高原动物血红蛋白类型有明显的趋同特征并与SD大鼠具有明显的差异。高原鼠兔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及乳酸含量均表现最高(P<0.05),而高原鼢鼠均表现最低(P<0.05)。高原鼢鼠血清乳酸脱氢酶表现五种类型,以M型为主;高原鼠兔这表现六种类型,以H型为主。以上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细叶结构及血液学特征表现出一定趋同,这些特征有利于在低氧条件下提高肺气体扩散容量、增加血液携氧和组织释氧能力。但是,部分指标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能是由不同生境和习性造成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耳穴埋豆
非线性能量阱是一种可实现高效振动抑制的非线性吸振器。为了将其应用于宽频振动抑制问题,文章构造了一个由单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和两自由度减振对象组成的系统,以研究非线性
无论是曾经的报网融合还是现在的两微一端,媒介融合的趋势成为传统媒体变革之路的一道风景。政务新媒体作为国家媒介融合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平台,秉承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融合
为了解污水排海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于2011年4、8、10、12月对青岛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中潮带一个排污口附近不同距离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春、夏、秋、冬4
煤中硫含量是评估煤炭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严重制约着煤的工业用途。此外,煤燃烧所产生的硫氧化物会与水结合成亚硫酸进而形成酸雨,酸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它会
文章主要分析了Android手机常用的传感器在手机游戏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利用姿态传感器实现游戏开发过程中核心模块代码的相关知识,并对所带来的优越体验加以介绍。
<正>传统运动技能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教学,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来说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对于小学学段的学生来说,示范与讲解过于专
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人们对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小学已经开始普及英语的教学,但有些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可能学生当时
寻求能量高、安全性好且环境友好的新一代能量化合物是当今含能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共晶技术是改善含能材料理化性质的一种手段。根据超分子策略,本文制备了七个含能超分子
认识与理解复杂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当前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大挑战。网络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解决这类难题的新思维范式。在各领域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科学取得了众多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