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帮助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中国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商务部将境外经贸合作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承接点”并将持续扩大其建设规模和范围。然而,目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建设过程中,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支持尚不充足,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发展效益亟待提升。因而,研究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以及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对于提升合作区整体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跨案例研究法来研究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首先,本文阐述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内涵以及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选取了产业集群成长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其次,本文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再次,本文从企业、市场、环境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此明确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然后,选取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赞中经贸合作区这两类不同集群结构的合作区,详细分析它们的产业集群现状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并对两者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从政府、合作区、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策略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境外经贸合作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第二,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环境资源要素共同作用,其发展路径需经历企业简单集聚、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成长这三个阶段。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与产业集群理论相联系,研究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选题视角新颖,丰富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理论研究;第二,对比市场型产业集群结构和中卫型产业集群结构这两类合作区发展战略的差异性,为不同类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正>"变式"在我国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有一段历史.一直以来我国学生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这表现在习题多、练习多和试卷多,把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演化为机械重复的解题操
以芴为原料,与NBS反应得2,7-二溴芴(1);以DMSO为溶剂,1与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7-二溴-9,9'-二乙基芴(2);2与咪唑在DMF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取代的芴类化合物——2-咪唑-
通过在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的土壤培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大型动物——蚯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域高肥力土壤共有 7种蚯蚓 ,其中以正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网络设施的完善及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催生了全渠道零售,重构人、货、场的关系。从2016年开始,部分线上与线下零售企业开始转型全渠道零售,零售重心转化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融合线上线下零售渠道,通过获取全渠道的数据,来提升零售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全渠道零售无论是对服装行业,还是对于整个零售行业,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全渠道零售目前在国内方兴未艾,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背景下,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