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研究——以湘中娄底地区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就要从培养国民的生态意识开始,使全人类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意识。生态问题不是单纯依靠对已遭到破坏的环境进行修补就可以解决的,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态问题,关键是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生态意识教育。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关键,也是逐步提高国民整体生态意识水平的关键。因此要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状态,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从各方面对中学生进行生态意识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针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许多农村、城镇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的情况,要想改变现今农村恶劣环境的现状,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有针对性的对农村中学生进行与城镇学生相同或更进一步的生态意识教育,使农村中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自觉的保护环境。   本文通过对湘中娄底市某农村中学学生进行关于生态意识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当地农村中学生生态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出在当地农村中学进行生态意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生态观念落后、生活环境制约、生态意识教育落后、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正在逐步恶化,这也说明我国农村中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亟待加强。本文共分为生态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农村中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湘中农村中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农村中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建议四大部分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湘中农村中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农村中学生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一些系统性的针对意见:我国应该在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要系统性的生态意识教育;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意识教育的指导性方针;社会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保护机构要定期举办环保活动;农村学校要结合本地自身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农村中学教师要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逐步渗透生态意识教育;学生要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从身边做起用行动参与环保等。
其他文献
<正>何志谦教授是我们这一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从事营养教学科研人员的代表、学术带头人。我和何志谦、马凤楼、陈孝曙四人都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届高级师资训练班学员,他
网络作品同传统作品一样具有新颖性、可复制性等特征,理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由于网络空间所具备的虚拟性、技术性、全球性和传播快捷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