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是继1984年教育部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出明确规定,1985年以法定形式确立教师节后,教师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职业,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还明确提出了“好老师”的“四大特质”: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四大特质”不仅提出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个人修养的要求,体现出教师需要通过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师德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基于此,本文在认真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挖掘我国优秀传统师德文化资源,进而深刻剖析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探寻提升教师个人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个人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进行了回顾,论述教师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分别从教师个人、学生、社会三个层面,剖析了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第五章从教师自觉提高认识、努力完善自我、注重躬行践履、坚持做到“慎独”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个人修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