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罗在其1957年的著名论文中提出:当满足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时,具有希克斯中性技术的经济其技术进步率可以通过从产出增长率中减去要素投入增长率的加权和所得的余值来估算,权数分别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该余值仅代表纯技术的波动。Hall(1989)认为:如果索罗剩余仅代表纯技术的波动,那么必然和那些仅与经济的产出相关,而即不能影响经济的技术也不受技术变动影响的工具变量无关。然而现实中索罗的苛刻假设难被满足,当存在垄断时,以劳动产出比作为劳动产出弹性估计值计算的索罗剩余将系统地偏离真实的技术进步率,而以劳动成本比作为劳动产出弹性估计值所得的索罗剩余仍等于技术进步率;在经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基于劳动产出比的索罗剩余和基于劳动成本比的索罗剩余都不再代表纯技术的波动。通过分析上述两种索罗剩余是否满足和工具变量无关,可以对索罗的假设进行验证。
本研究利用我国9个主要行业和制造业内部29个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首先分别计算了基于劳动产出比和劳动成本比的索罗剩余。并以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标识中国加入WTO的虚拟变量为工具变量,对Hall提出的无关性推论进行实证检验;接下来在假设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为常数的基础上,根据索罗剩余核算方程,结合以上3个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出各个行业的隐含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从定量的角度反映我国各个行业隐含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的大小;最后本研究根据估算得到的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对索罗剩余进行修正,将其分解为垄断带来的偏差、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偏差、技术的波动和其他误差项三部分。
检验结果显示:有过半数行业拒绝了无关性原假设,且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基于劳动产出比的索罗剩余和基于劳动成本比的索罗剩余的检验结果相近,说明我国多数行业存在垄断和规模报酬递增相结合的现象。对各个行业的隐含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的估计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市场势力介于1.5~5之间,个别行业甚至在5以上;大多数行业的规模弹性在1~3之间,其中有5个主要行业和28%的制造业内细分行业的规模弹性在1.4以上,对于无关性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行业,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其规模弹性估计值也较高,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关于我国大多数行业存在的垄断和规模报酬递增相结合现象是导致索罗剩余无关性推论检验失败的原因的推断。根据本研究的结论,我们认为,利用索罗剩余估计我国经济的技术进步率会产生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