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遥测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穿梭觅药潜伏期内侧前额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边缘前区(prelimbic,Pr L)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探索其与觅药动机形成相关的神经振荡改变。方法:将Pr L区埋藏电极的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和海洛因诱导CPP组。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视频观察和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大鼠黑-白箱穿梭觅药过程中的实时LFPs,通过快速傅立叶变化和小波包提取技术对原始LFPs进行分析。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黑-白箱穿梭时左右侧Pr L区场电位θ节律百分比增加(P<0.05),左侧γ3节律百分比增加(P<0.05),相应地左侧α,γ1节律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P<0.05),右侧β节律百分比下降(P<0.05)。MK-801微量注射Pr L区后,大鼠觅药行为明显减少(P<0.05),左右侧θ节律百分比逆转性降低(P<0.01,P<0.05),而其他节律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对θ节律各组分小波包分析发现,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左右侧θ节律4~5Hz百分比及其强度增加,所含大幅(强度:+1~-1db)波数量显著增多(P<0.01,P<0.05)。此外出现θ~γ3相位振幅耦合增强(P<0.01)。MK-801微量注射Pr L区后,大鼠觅药行为明显减少,左右侧θ节律百分比降低,左侧θ~γ3相位振幅耦合减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海洛因诱导组较对照组Pr L区PSD-95蛋白含量上升(P<0.05),而MK-801微注射后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Pr L区θ振荡活动增强,4~5Hz组分大幅波增加,左侧θ~γ3相位振幅耦合增强,可能与大鼠海洛因觅药动机和行为发动密切相关,这种电活动的改变也与Pr L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及其受体的功能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