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拉动GDP持续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对建设小康社会和稳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房地产市场逐步完善,开发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房价多处于上升通道,现已攀升至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的高度。微观角度看来,这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宏观角度看来更是给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当前,对房价上涨背后机制的探索大多集中于社会、政治、经济、区域、政策及房地产自身的异质性等六个方面。随着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长,地价对房价的影响逐渐凸显,公共支出日益增长对房价所起到的正向促进作用也被一些研究所证实。在房价居高不下、备受诟病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支因素已成为学者们研究房价波动机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与财政支出对房价影响的理论分析为背景,以房地产四象限模型、财政分权等理论的梳理为前提,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介绍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出让收入和财政支出对我国房价的作用效果,就此为依据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首先,对地方土地出让收入、财政支出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就土地出让价格对房价影响的传导机制方面,着力阐述土地出让价格理论,借助四象限经典模型对地价与房价的波动机制进行解释;就财政支出对房价影响的理论方面,则注重介绍财政分权与Tiebout模型相关理论,并就Tiebout模型进行拓展,利用相关数学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对房价作用的传导途径。其次,对我国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与财政支出和房价的发展现状构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就土地出让收入方面,分别介绍全国与地区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演变历程;就财政支出方面,分别介绍全国和地方财政的支出情况;就房价波动方面,分别介绍全国及地区间的房价波动与差异情况,并立足于土地出让收入与财政支出对房价影响的角度再次分析我国房价的走势。再次,利用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以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为分析对象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进而就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针对实证检验的结果,结合当前我国房价的波动情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