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属楝科香椿属,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美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由于人类长期过度开发毛红椿森林资源,加之毛红椿自然种群天然更新较慢,导致其分布区内数量不断减少。《中国植物红皮书》将毛红椿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面临物种濒危局面。光质是限制森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植物赖以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要素。光质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合适的光线组成不仅有利于植物对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而且能增强植物对环境的抗逆性,顺利渡过幼苗期。本文于2015年11月收集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毛红椿实生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覆盖不同颜色PVC薄膜为光质处理,实测毛红椿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以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光质条件及种源的差异表现。以阐明光质因素对毛红椿幼苗生长的作用机制与效果,为光质对毛红椿天然更新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光质对毛红椿一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各个部位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叶轴、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组白光相比,各处理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光抑制现象,光抑制程度表现为红光<蓝光<绿光<黄光。幼苗高生长量仅红光处理高于对照组,其它各处理均出现光抑制现象;粗生长各处理均出现光抑制现象。各个部位生物量对照处理最优,各个处理下出现不同程度光抑制,其中黄光和绿光光抑制现象最明显,但其通过增大根冠比来缓解光抑制现象。叶面积和叶轴长度对照组最优,其次为红光和蓝光,但圆度和小叶个数无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中以蓝光处理最好。在不同光质处理下所有指标均表现为九连山种源优于官山种源;九连山种源在光抑制环境中如绿光和黄光处理,其生长光抑制现象弱于官山种源。对幼苗苗高、地径、叶片形态、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的10个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可知,前两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60.27%。其中苗高、地径叶片形态和生物量对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47.66%,且各指标间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对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12.61%,但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所述:通过覆盖薄膜模拟光质条件,改变了光线组成,也造成了一定的光抑制现象。本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毛红椿天然林内光质环境,全波段光质环境更有利于幼苗生长和更新。在毛红椿天然群落中光环境是抑制毛红椿天然更新障碍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