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危重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也是危重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脓毒症并发的多器官损伤中,肺脏是最易受损伤的靶器官,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出现最早,发生率也最高;ALI/ARDS也是加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探索脓毒症诱发的ALI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发生机制,寻求新的脓毒症致ALI治疗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脓毒症及ALI,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价值。川芎嗪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改善微循环和抗凝血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各学科。本研究通过对大鼠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制备脓毒症致ALI实验模型,给予川芎嗪干预后,通过观察脓毒症实验动物微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氧自由基,及肺脏显微结构的改变,评价川芎嗪对脓毒症致ALI预防和治疗的效果,研究川芎嗪对脓毒症致ALI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致ALI提供新的治疗手段。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氧自由基及肺脏显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对脓毒症致AL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脓毒症致ALI(ALI组)、川芎嗪治疗组(制备脓毒症实验模型30分钟后,静注川芎嗪60mg/kg)和川芎嗪预防组(实验前1周开始,每天一次静注川芎嗪60mg/kg),每组12只SD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法,ALI组、川芎嗪治疗组和川芎嗪预防组实验动物静脉注射LPS 5mg/kg,制备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于实验后30min、60min采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同时测定各组肺通透系数(LPI)、血管外肺水(EVLW)、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的值,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SD大鼠尾静脉注射LPS 5ml/kg后0.5h,实验鼠呼吸急促,PaO2明显下降,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并随时间延长,氧合指数下降更为明显。2.脓毒症诱发ALI后,LPI和EVLW明显增高,血清TNF-α含量增多,MDA水平增高。3.与ALI组实验动物各观察指标比较,经川芎嗪干预以后,血清TNF-α的浓度降低,PaO2升高,LPI、EVLW减少;病理:光镜见川芎嗪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肺充血均较轻,炎细胞浸润也较ALI组明显减轻。结论:1. SD大鼠静脉注射5mg/kg内毒素,成功建立可用于实验研究的鼠脓毒症致ALI实验动物模型。2.脓毒症致ALI是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水肿及肺泡透明膜形成,出现严重低氧血症。3.川芎嗪对脓毒症诱发的ALI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川芎嗪通过减轻肺水肿;减低血浆TNF-α的浓度,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轻了ALI的病理改变。营养支持治疗在我国已开展30余年,受到临床各个学科的高度重视,成为治疗措施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还有许多理论与临床问题未能解决,如严重感染、创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问题等。危重病医学科(ICU)收治老年危重病患者较多,老年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危重病状态下又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极易出现代谢功能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如何对老年危重病人进行恰当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而不加重代谢紊乱是营养支持治疗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临床上针对不同疾病状况的危重病人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及营养支持力度,可降低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相应并发症发生,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这已成为提高危重病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本研究是对安徽省立医院ICU一年来收治的85例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客观评价目前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治疗应用情况,分析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机体代谢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支持与改善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客观评价目前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分析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机体代谢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支持治疗与改善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ICU 2005年8月~2006年8月收治的85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根据疾病的转归,将85例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危重病患者入ICU时的营养状况、疾病危重程度、营养支持治疗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等。结果:1.85例患者入ICU时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3~6分之间(平均4.6±0.9分),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存活组患者的体质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2.死亡组的第二代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住ICU时间明显长于存活组;3.入ICU当日存活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高于死亡组(P<0.05);在入住ICU第十天时,存活组患者胃肠外非氮热卡供给量和非氮热/氮均小于死亡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则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1.老年危重病患者,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2.病情越严重者,营养状况越差,ICU住院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3.开展系统性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