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保安服务业最早出现于明、清时代,那时是以“镖局”、“镖行”命名,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乱的加剧,加之旧时期保安服务方式简单、低效,民国后就失去市场而消失。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单位的内部都设立了保卫科等。十年文革期间,保安行业处于瘫痪无序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安全需求日益增长。1984年,深圳蛇口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企业性质的保安公司,标志着我国的保安事业在重创和起落中获得新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保安服务已覆盖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国内等重大活动与事项之中,已开始展现出为振兴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服务功能。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已进入了深水区的“攻坚难关”,社会各种矛盾日趋显现,社会治安与稳定的大局问题倍显复杂多变。但由于我国保安业起步晚,发展快,难免出现改革滞后和不适应新形势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及应急需要。突出表现为:一是“政企不分”行政干预严重;二是配套服务运作机制活力不足;三是队伍不稳定,社保福利待遇;四是内部管理不完善,制度建设不健全;五是经济效益低,初放式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保安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以云南省保安业为例,采用调查法、SWOT分析等对保安企业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从行业发展历程、体制和运营模式等内容入手,重点阐述保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改制内容、措施、未来发展方向,针对行业特点,分析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如何在体制改革的实际运作中,正确有效地把握和处理好公安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包括院校、社团、基金会、掩护性企业、保障性企业等)与所开办的保安企业之间“实现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下,达到彻底脱钩;如何促使并解决由原来的垄断经营,走向市场化自主经营,实现公共安全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公共安全资源优质配置等问题;如何提升内部管理服务质量,实现由政企并存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增长转变,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充分发挥“保驾护航”服务社会的功能;以行业发展历程、体制和运营模式等重大改革项目为突破口,重点阐述保安企业改制后未来的发展定位、规划与品牌创新以及前景展望等分解成可操作指标,为保安企业脱钩改制后,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