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当代,在大众传播媒介空前发达,媒介“拟态环境”覆盖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代信息社会中,透过“媒介即讯息”的理论视角看待继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之后兴盛的网络媒介,不难发现,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为现代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延伸了能力、拓展了尺度、提升了速度、改变了模式。因而,网络媒介广泛性、时效性、便利性等特点地使其传播的信息毋庸置疑地成为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做出重要判断、处理社会关系的重要准绳。此外,在文化、社会语境下,网络媒介对个人或群体的外在形象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再现,更是存在于传者(个人或群体)与受者(社会公众)之间迁移传者本体、语言、行为,激活受者感官、意识、认知的重要中介。并且,网络媒介对于建构特定的个人或者群体形象具有不容忽视的“二度生产”效应。英语“Feminism”一词翻译成汉语有两种含义,即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然而,世界各国女性群体三次掀起“Feminism”解放的浪潮推动了广大女性争取解放,实现“两性平等”(19世纪末)、“两性平权”(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两性同格”(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历史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大妇女也身处于世界妇女解放的浪潮中,同样为自己争得了平等的权利。尤其重要的成果是,我国妇女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本科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而女博士也从过去的凤毛麟角逐渐形成一个精英群体。然而,现今社会中的女博士群体虽不再处于弱势地位,并以专业学识成为社会的精英、强者,但却出人意料地曲高和寡,女博士的形象更一度被刻板化、妖魔化。大众传播媒介亦已成为女博士形象呈现偏差的“无形”推手,其中,网络媒介对女博士形象的传播力尤甚传统媒体。因此,本项研究通过梳理网络媒介中女博士形象呈现的相关资料及现状,采取对新闻报道分类抽样的方法,将与女博士有关的新闻报道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求较全面地分析网络媒介中女博士形象呈现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