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热轧过程三维热力耦合模拟及高硼高速钢辊套复合轧辊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轧辊是冶金行业最大的消耗件,轧辊消耗成本约为轧钢生产成本的5%-15%,直接关系到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目前使用的轧辊大部分为美国30年代开发的高镍铬钼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工作层使用完毕后便整体报废。采用辊套式轧辊结构,使轧辊的60%左右可以循环使用,同时工作外层采用高合金材料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大幅提高轧辊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辊套轧辊是冶金行业与轧辊生产企业长期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及选用合适的结构与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以棒材热轧过程及轧辊为对象系统研究了棒材轧制过程轧件的温度场演变及塑性流变的基本规律,轧辊的温度场演变及热膨胀规律,对组合式轧辊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轧辊失效原因、轧辊使用的材料及合金元素在高速钢轧辊材料中的作用,并研制成功了一种具有高耐磨性、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热性等综合性能指标优异的轧辊材料,研究了双金属复合工艺,采用辊套与辊芯过盈配合的组合式轧辊的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棒材轧制用辊套复合轧辊。现场使用证明,高硼高速钢双金属辊套复合轧辊具有足够的安全稳定性与更高的使用寿命。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部分:(1)建立了棒材热轧大变形热力耦合三维弹塑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并确立其热力边界条件,建立热力耦合模型的迭代算法和Marc软件的分析流程以及确立其收敛的判据与条件,为棒材热轧过程的三维仿真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2)运用MARC软件对圆棒热轧成品道次进行了非线性三维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模拟,模拟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问题,轧件与轧辊之间的接触换热考虑为与轧制压力、轧件的屈服强度、轧件与轧辊的导热系数、轧件与轧辊的表面形貌等因素的函数关系,得到了轧制过程轧件与轧辊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演变规律,其结果对组合式轧辊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采用热量等效的方法来计算轧制过程轧辊辊芯与辊套温度场与应力场,建立了相应的传热方程与热应力分析模型及其边界条件,得到了轧辊的稳态温度分布规律。通过对轧制过程热膨胀、接触应力和等效应力的计算分析,对组合式轧辊的过盈装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辊芯直径下的接触应力和等效应力,选取了合适的辊芯直径,论证了组合轧辊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4)通过轧辊失效分析、轧辊材料分析,提出了提高材料导热性与基体红硬性为突破方向的轧辊材料设计思路,将高速钢基体与硼化物硬质相相结合,首次提出“高硼高速钢”材料概念,分析了合金元素在高速钢材料中的作用,研制了一种具有高韧性、高耐磨性及抗热疲劳裂纹性能优良的高硼高速钢轧辊材料,并对材料的主要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双金属复合的铸造工艺,对双金属复合辊套轧辊进行了金相和能谱分析;采用辊套与轧辊过盈联结,研制成功了组合式轧辊。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棒材轧制组合式轧辊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所研制成功的组合式高硼高速钢复合轧辊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对轧辊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节能降排、提高钢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棒材轧制工艺控制、棒材轧机的开发和新材料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公元7世纪,在麦加圣地兴起伊斯兰教,从此便开始了璀璨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文化建筑史。伊斯兰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了宫殿、文化设施、陵墓和最具宗教特色的清真寺,其风格不仅影响
本成果涉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新抗生素-丙酰螺旋霉素及对其他抗生素结构改造的探讨。
特殊钢是装备制造的关键材料,其生产和应用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 "高性能、低成本、高精度、易加工、绿色化"等高品质特征的特殊钢产品,因此,
斗拱在古代建筑中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进而演变成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的代表符号。随着新材料和技术的迭代换新,作为传统木结构建筑标志的斗拱功能退化,现今只具有装饰的作
[目的]分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趋势,提出促进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措施与建议。[方法]采用贵州省近10a的数据,建立BP型网络模型计算平均影响值(mean im
手绘效果图是设计师用来表达工程施工图纸中的艺术构思和设计意图的一种形式,也是业主了解设计师设计意图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衡量设计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它集工程和绘画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本文首先明确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接着从分析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西方渗透、高校教育、大学
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我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2008年中国钢材总产量超过5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1/3,其中特殊钢达到1330万吨,已保持多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由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