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句取向的英汉翻译——《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汉译本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公认的主题突出型语言,其基本句型以主题-说明这种语法关系进行描述。主题句结构简单,由“主题语”和“说明语”两大部分构成,二者在句法、语义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联系紧密:句法上,主题语占据句首,说明语紧随其后,按逻辑顺序排列,形成竹节式结构;语义上,主题语与说明语之间具有关联性;语篇上,在主题语限定范畴内,说明语块滚动而出,所有说明语共享一个主题语,形成一条主题链,形散而意合。依托“有关性”这一语义联系,主题句语法灵活,注重意合,句式呈“流散型”。总之,主题句是近乎语义单轨的结构。  与汉语不同,英语是典型的主语突出型语言,其基本句型以主语-谓语这种语法关系进行描述。相比主题句,主谓句结构复杂,主语和谓语动词协调一致,提纲挈领,其他成分依附主语和谓语动词存在,形成树状式结构。受严格的语法规则约束,主谓句语法严格,注重形合,句式呈“紧凑型”。总之,主谓句是注重形式和语义的双轨结构。  从类型学角度来看,英汉语基本句型差异显著。翻译时常常需要进行句子结构的调整。类型学的研究成果为英汉翻译中句式转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在徐莉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主题句取向的四种转换模式:“主语vs.主题”、“宾语vs.主题”、“中心语vs.主题”、“修饰语vs.主题”,并阐述了这四种模式在翻译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切分语块以及根据逻辑关系给语块排序。  本文以李纳和汤生(Li&Thompson,1976)以及曹逢甫(Tsao,1979)主题句的理论框架为切入点,分析英汉语基本句型的显著差异,提出主谓句转换主题句的四种模式,选取李梦圆和姚善友所译《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典型例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论证主题句取向翻译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期为翻译研究拾遗补缺。
其他文献
圣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阅读范围最广的书,它具有公认的文学和神学地位。正确理解和阐释圣经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圣经出现以来,对其各种各样的解释也
Hydrological character and Sea-current profiles structure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sea-area of the front of Amery Ice Shelf, Prydz Bay with LADCP, CTD dana.
The activity of caesium-137 (Bq/kg) in the crustaceous lichens and other samples was determined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that crustaceous lichens work as a sens
进入二十一世纪,英语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语言的影响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因此,由英语所导致的其他国家和民族语言的变化的就成为了热门
长期以来,技术翻译一直被视为翻译界的“丑小鸭”,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技术文本翻译的发展和提高。首先,技术翻译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理论重视,针对技术翻译的理论探讨不足,且大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