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疾病(LPRD)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初探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病的就诊率逐年升高,本临床研究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检测技术对该类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考量咽喉反流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一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和耳鼻喉科门诊,表述有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咽异物感等症状的病例68例,在接受统一培训后的工作人员指导下填写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及SF-36生活质量问卷表。分组:咽喉反流组和未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组。患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动力室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查。观察指标: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pressure of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dex,DCI)、远段潜伏时间(distal latency,DL)、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pressure of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P)等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纳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参与研究的68例病例中,咽喉反流组25例,占所有研究对象的36.8%。其症状表现概况为九组:声嘶、痰多或鼻涕倒流、呼吸不畅、持续清嗓、烦人的咳嗽、饭后或躺下后咳嗽、吞咽食物或药物有梗阻感、咽异物感、烧心或胃痛,所占比例分别为:56%,64%,68%,72%,76%,76%,80%,88%,96%。咽喉反流组和未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组两组在年龄、BMI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咽喉反流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未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组,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咽喉反流组和未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组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数据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咽喉反流组25例,其中11例(44%)表现为食管蠕动异常且均为食管蠕动减弱(食管蠕动消失或无效7例,食管蠕动大缺损1例,食管蠕动小缺损3例);其中14例(56%)LESP降低,总体分布情况为11.50(7.90,15.55)mm Hg;其中13例(52%)UESP降低,总体分布情况为31.00(21.75,52.7)mm Hg;其中1例(4%)DCI降低,总体分布情况为2558.60(1426.75,3932.60)mm Hg;其中DL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体分布情况为6.93(6.46,7.42)mm Hg。未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组43例,其中18例(41.7%)表现为食管蠕动异常且均为食管蠕动减弱(食管蠕动消失或无效7例,食管蠕动大缺损4例,食管蠕动小缺损7例);其中23例(53%)LESP降低,总体分布情况为11.00(7.00,20.00)mm Hg;其中18例(42%)UESP降低,总体分布情况37.00(24.00,45.00)mm Hg;其中DCI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体分布情况为2637.50(1864.10,3932.20)mm Hg;其中DL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体分布情况为7.13(6.48,7.90)mm Hg。结论:1、在有反流症状的患者中,可诊断为咽喉反流疾病占36.8%,其中发生概率较高的症状有:烧心或胃痛、咽异物感、吞咽有梗阻感、饭后或躺下后咳嗽、烦人的咳嗽、持续清嗓。2、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未达诊断标准者。3、在有反流症状的患者中,咽喉反流组与未达咽喉反流诊断标准组LESP及UESP总体分布均接近参考正常值的下限。4、40%反流症状的患者存在胃肠蠕动异常,且均表现为蠕动减弱。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cnolide,PTL)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K-N-SH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一、细胞培养及实验分
目的:探讨常规MRI、DWI在不同亚型脑膜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MRI、DWI和ADC值的特点。  方法:收集了2006年~2011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6例脑膜瘤,其中男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