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是继新疆和内蒙古之后的全国第三养羊大省,2014年全省羊存栏2174.6万只,羊肉产量36万吨(1),羊奶产量19.33万吨(2),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17%、8.41%和16.30%,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羊肉和羊奶等产品的消费需求。养羊业对促进山东省畜牧业的全面发展,改变农村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山东是全国养羊大省,但还不是养羊强省,在良种普及、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改善养羊场(户)的生产行为。因此本文在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重点从养羊场(户)生产行为描述性分析、养殖规模扩大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养殖档案建立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分析、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博弈分析和生产行为优化对策建议等五方面,实证研究了山东省养羊场(户)的生产行为。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认知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根据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问卷资料,重点从投入品采购、疫病防控、规模化养殖、养殖档案建立、动物福利、组织状况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养羊场(户)对种羊来源、疫病传播作用有良好的认知,有较好的种羊引进和采购行为;对兽药安全使用知识及合理使用、人员传播疫病、羊耳标和动物福利或健康养殖的认知度较低,在兽药(含疫苗)采购与使用、疫病防治、养殖档案建设和动物福利改善等方面的行为不够规范。山东省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文化程度、饲养规模、饲养类型、专业化程度、是否加入养羊合作社、是否加入产业化经营组织6个因素对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有显著影响。山东省养羊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二。根据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确定了养羊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解释性结构模型解释了各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文化程度、饲养规模、饲养年限、专业化程度、政府支持、是否加入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养殖档案的认知7个因素对养羊场(户)的养殖档案建立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支持和对养殖档案的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专业化程度、是否加入产业化经营组织是中层间接因素,决策者文化程度、饲养规模和饲养年限是深层根源因素。养羊场(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演进机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三。本文运用进化博弈的双种群博弈理论,研究了养羊场(户)和政府之间关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超额收益、补贴收益、奖励资金,及不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环境损失、潜在损失和采用前的风险发生率等对养羊场(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决策演进方向有正影响;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投入成本和采用后的风险发生率对养羊场(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决策的演进方向有负影响。改善和优化养羊场(户)生产行为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基于前文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分别从养羊场(户)自身、羊产业组织(养羊合作社、羊产业化经营组织)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养羊场(户)加强学习,转变现有的饲养管理方式;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管,保证养羊安全;提供投入品的采购渠道;羊产业组织加强对养羊场(户)的组织培训、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