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UHF RFID读写器数字基带部分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和数据提取的技术。它具有不用接触、读写速度快、可以设置安全密码的优点。通过射频信号,RFID技术可辨识标签并对其进行信息获取,此过程可自动实现,且其工作基本不受环境限制。正由于以上优点,RFID广泛应用于物流业、交通管理及其它许多方面。读写器,作为一个关键组成模块,是整个RFID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EPC Class1Gen2协议,利用红色飓风的EP2C8Q208C8 FPGA芯片,本文设计并实现了UHF RFID读写器的数字基带部分。该芯片支持ALTERA的片内SOPC设计NIOS II,处理速度快,应用广泛,满足RFID系统阅读器的资源要求。本论文主要工作有:根据EPC Class1 Gen2协议,选择了符合协议的阅读器的编解码方式、链路数据速率等各项参数,采用了分模块的设计方案对读写器数字基带部分的关键模块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发送链路的PIE编码模块、CRC-5校验模块、信道滤波器模块和接收链路的FM0解码模块、CRC-16校验模块、防碰撞模块等;控制模块则利用FPGA片内SOPC设计NiosII嵌入式软核作为系统的控制部分,所完成的工作主要是时序控制,状态转换等。使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9.0进行综合并下载至EP2C8Q208C8芯片中进行测试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功能正确。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人工构建土壤微宇宙的方法,研究分解动物在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数量动态和演替变化,分析了残落物分解过程中分解动物的数量结构、生物量结构、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重金属Al、Cd和Hg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根生长量、苗生长量、根数增加量、地上部和根系鲜、干重、叶片及根DNA可提取量、DNA增色效应等为指标,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l~(3+)(0.1-50mmol·L~(-1))、Cd~(2+)(0.05-10mmol·L~(-1))和Hg~(2+)(0.001-1.0mmol·L~(-1))胁迫对主要农作物小麦(小堰2
天线一般工作在其辐射远场区域。对于某些特定场合,要求天线辐射的能量聚集在其近场区域的某一特定点上,这就需要近场聚焦天线。针对近场聚焦天线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现代集成电路(IC)设计中硅片面积的大部分是用于存储相关数据值和程序指令。随着半导体业的飞速发展,对存储器的需求突飞猛涨。而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以其无需刷新、使用方
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为蕨类植物,属石杉科石杉属,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我国有该科植物2属5组近50种。石杉科植物普遍含有石杉碱甲(HupA),该成分对老年性痴呆、重症肌无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石杉科植物中,蛇足石杉的HupA含量相对较高,并且以野生的蛇足石杉为主要药源。蛇足石杉是一种多年生小型草本植物,土生、附生或生于苔藓层中,喜阴凉潮湿环境。 以采自浙江
计算电磁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天线设计、电磁兼容分析等不可或缺的工具。有限元方法在处理几何结构复杂和介质属性复杂目标的电磁问题具有很大的优势,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电大尺度的金属介质复合目标结构复杂,待求解未知量较多,传统的有限元方法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比较困难。而区域分解方法结合有限元边界积分方法是求解电大尺寸金属介质复合目标电磁特性的有效方法。区域分解方法利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原问题分解为几个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通信信道已经越来越拥挤。而利用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进行通信被看作是潜在的提高信道容量的新方法。反射阵天线凭借其阵面相位可任意设计的特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生物基因组中分布最丰富的一种遗传变异类型。系统研究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的SNPs频率、单倍型多样性及连锁不平衡(LD)结构,对在DNA序列水平了解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大豆栽培驯化的分子过程与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对40份野生大豆、20份半野生大豆和50份栽培大豆共110份大豆材料的15个基因位点总长11011 bp的DNA序列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