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土地流转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在我国广大农村悄然兴起,从出现农民竞价承包集体土地和自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偶然行为,到目前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实践在广大农村的全面铺开,为解决土地流转方面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我国政府也顺势而为,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合理有序流转提供制度基础和创造发展环境。农村土地实行二轮承包后,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流转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因受国情、政策、制度、发展条件和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仍然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论文以甘肃省永昌县的63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及其涉及的43个村为主要调研样本点,在深入调研和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永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现状和态势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永昌县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表现为:规模不断扩大;流转的形式逐步多样化,以出租和转让为主;流转期限长短不等,但以短期流转为主;流转主体逐步多元化,以一人承包和多人联营为主;土地流转后的用途趋于合理,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土地流转的价格不等,各乡镇之间流转价格存在差异。以调研资料为基础,对永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词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人、证、地”不符问题;土地流转后续保障乏力,农民参与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对国家倡导的土地政策和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对土地依赖程度高;土地流转缺乏价格参照标准,难以保证流转农户权益;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地经营缺乏持久稳定性;政策宣传贯彻不到位,部分基层行政村和流转主体参与意识淡薄;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缺乏“有形”平台支撑;土地流转期限弹性大、规模小,土地集约化经营受限制等。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时的农村土地承包产权证书,建立“地证相符”的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土地政策和土地流转知识的宣传,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保证农民的收益;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农地流转过程和行为;政府积极合理的参与,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提升规模化流转主体经营实力,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