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兴起,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族档案都受到了重视,尤其以满文历史档案、西南地区的藏文、傣文档案及其他类型的少数民族档案为主。蒙古族作为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蒙文历史档案是蒙古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这些档案史料真实地记载了蒙古族生产、生活以及阶级斗争、民族革命的历史,是研究蒙古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原始凭证和参考资料。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内蒙古档案馆保留了大量的蒙文历史档案。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蒙古档案馆的蒙文历史档案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管理工作日趋规范,理论研究也有很大的提升。经过笔者对内蒙古档案馆蒙文档案部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内蒙古档案馆的蒙文历史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馆藏蒙文历史档案的许多全宗还不完整,种类及结构单一;组卷质量差,案卷标题不完整等;缺少专业的编研人员,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翻译出版缺乏资金支持;检索方式落后,服务方式单一,利用服务远不能满足社会及利用者的需求;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网站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笔者在绪论部分交代了进行内蒙古档案馆馆藏蒙文历史档案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文献综述。正文包括五个部分,首先对馆藏蒙文历史档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分别从收集整理、编研出版、利用服务以及信息化建设四个环节对馆藏蒙文历史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各个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本文旨在宣传内蒙古档案馆馆藏的特色档案——蒙文历史档案,揭示蒙文历史档案的重要史料价值,引起研究者们对蒙文历史档案的重视和关注;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够对内蒙古档案馆馆藏蒙文历史档案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馆藏特色档案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更好地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