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试图系统整理、研究刘完素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内容,梳理出刘完素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继承内容、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内容以及独属刘氏的创新内容,阐述刘氏伤寒学术思想的具体内容及特点,以期对当代研究刘完素、研究《伤寒论》、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伤寒论》与刘完素学术思想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古籍文献的查阅与收集、现代文献研究,进行相关文献内容的整理,在系统总结《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伤寒门》相关内容并与《伤寒论》原文作对比的基础上,梳理出刘完素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继承内容、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内容以及独属刘氏的创新内容,阐述刘氏伤寒学术思想的具体内容及特点。结果本论文从刘完素伤寒学术思想内容入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研究刘完素生平并对其重要医著进行考证,以明确《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伤寒门》可以作为刘氏代表性伤寒学术思想著作被进一步研究。研究刘完素学术思想背景及特点,对刘氏学术思想进行整体把握,明白运气学说对其学术思想的影响,明确“亢害承制”理论、“火热论”、“玄府气液学说”的具体内容及其与刘氏伤寒学术思想的关系。第二章分六个方面总述刘完素伤寒学术思想内容。研究发现,刘完素认为“伤寒”是“热病”的代名词,“伤寒”病的根本病机是“阳热怫郁”,“伤寒”病的根本治法是开郁散结退热。刘氏伤寒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是释阴阳为表里,由此认为三阳病为表热证,三阴病为里热证,六经皆是热证,寒证不是“伤寒”六经病,而是杂病。刘氏将寒证从仲景的伤寒六经辨证体系中剔除,并将修改后的六经辨证内容与《素问·热论》的内容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另外一套辨治热病的“表里辨证体系”,以细辨热势在表里的有无、微甚并分别论治为特点。刘氏辨治“伤寒”不重视六经病的分别论治,其重视的是“表热证”、“里热证”、“表里俱热证”的辨识与汗、下、“表里双解”法的应用。刘氏虽于临床倡用寒凉,却始终谨守并宣扬“阴阳平和”的治病理念,强调治病应谨守中道,不可偏执寒、热之一端。第三章以图表的形式列出了刘完素《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伤寒门》中对《伤寒论》25个方剂的具体用法并与《伤寒论》原文作对比,以发现刘氏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及刘氏的创新之处。研究发现,“辛凉解表法”是刘氏对《伤寒论》大青龙汤组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表里双解法”是刘氏对小柴胡汤证的继承与发展。第四章阐述了刘完素对“伤寒”热病代表性病证的辨治思路,系统总结了其“表里辨证体系”的具体内容,详述了刘氏独创的“养阴退阳法”的具体内容及对临床救治热病急危重症的重大价值,详述了刘氏的热病传染观并指出其对后世温病学派的重要影响。结论刘完素对《伤寒论》学术思想不仅是“发展”,其在更多的意义上是改变。刘氏辨治“伤寒”病不遵仲景六经分治的思想,而以“火热”立论,以“表里分证”论治,重新架构了一套新的辨治热病的理法方药体系。在刘氏倡导的理论与辨治体系下,《伤寒论》中的方剂亦被重新解读,被挖掘出了更多的用法。
其他文献
园林建设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而且也是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环境的主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恢复和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而且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城市可
日前,由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开发的“人造沥青”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因工艺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引起业界关注。$$ “人造沥青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
报纸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
魏晋士族阶层的儿童早慧:颖悟机敏、能言善辩、雅好才艺、长于思辨.其原因在于:生活锻炼,思想解放,清谈的影响以及重视教育.以史为鉴,会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产生良
2019-04-25为世界疟疾日,世界卫生组织非洲联盟委员会和其他伙伴组织确定今年的宣传口号为“零疟疾从我开始”,旨在将疟疾保持在政治议程上的草根运动,动员更多资源,并授权社
【正】 1983年8月,我馆派王家德、赵德祥同志对当阳罗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调查。现将罗家山古遗址的调查材料报导于下。一、遗址的位置与分布该遗址隶属当阳县河溶区前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这些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