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模式转型——基于各省份投入产出表与贸易数据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出口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和升级,如何促进制造业出口的稳定增长和优化出口结构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出口转型的内在影响机制,然后,在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2004-2010年涵盖东、中、西14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OLS估计方法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试图探讨在制造业生产结构升级基础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要素的我国制造业生产结构与出口结构的变化是不完全一致,(1)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业生产结构升级,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影响系数最大;(2)通过调整制造业生产结构而促进制造业出口升级的途径是行不通的。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应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提高规模经济,促进制造业生产结构升级;同时,调整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要素资源的配置,促进制造业出口升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力量之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活跃
河北是我国纺织产品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产业在河北全省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处于支柱性地位。随着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配额取消,河北省纺织产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
人类活动,特别是源于化石燃料使用而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有巨大影响。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必然。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低碳城市
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经济结构扭曲等众多问题,这些都与宏观层面的投资效率低下有关。而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城乡居民收入
传统的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对公共产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中,支持财政分权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投入水平的学者认为:首先,由于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本地区公众的需求,所以当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权力来自主配置相关资源时,可以提供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其次,在人口完全流动的前提下,“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这两种机制能够加剧地方政府之间的合理竞争,从而提高本地区居民获得更高的福利水平。而宣扬财政分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