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租房社区管理模式研究——以新江湾尚景园为例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租房是政府为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而推出并实行的一项民生政策;随着公租房的大量入住,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社区需求得到满足和社区秩序的优化都直接影响了社会群体对公租房这项政策的满意程度。公租房较传统的城市社区有其特殊处,从公租房社区的居民和居委会这两个视角来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居民对公租房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并且社区居民有着较大的流动性。这就使得居民从心理上没将自己融入社区,没有归属感。其次,社区居民由具有不同背景、职业和收入的人群组成,导致居委会在实行传统的社区治理时存在难题。结合对公租房社区性质的分析,借鉴其他社区治理的经验,对此类社区探讨了一种新的治理机制:政府主导治理、专门组织服务、居民积极参与。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开展较早,已形成成熟的社区管理模式。虽然我国社区管理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但各地也涌现出一些特定模式。就公租房社区而言,国外没有单独的类似社区划分,是将其融于城市社区一并管理;国内公租房建设刚起步,还未形成较完善的公租房社区管理模式。所以,本文的借鉴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二是个别地区公租房社区管理(含房屋管理)相关方式。  实际分析了公租房社区居民和传统社区居民在构成方式上的不同。公租房新型社区在治理过程中会遇到两方面的难题:其一,从社区居民自身的感受来看,因为公租房只是其暂时的住所,同时社区居民存在很大的流动性,这就会使得他们在公租房社区中缺乏归属感、认同感;其二,从社区居委会的服务范围来看,因为公租房的居民包含了从农民工到大学生不同阶层的人群,存在很大的异质性,这样,传统的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要努力保证社区各个群体的利益,为其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此,公租房新型社区的治理有赖于政府、其他组织和居民三方面的共同参与。首先,政府指导公租房社区的治理,包括在社区设置专门的治理部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使居民直接感知从社区空间获得的利益,培养其社区归属感;强化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能够弥补政府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其次,支持引进和培育专门的组织提供社区服务,这些组织可以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也可以是营利性的企业,但他们需要实际地去接触服务的对象,并受到社区居民的监督。最后,要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治理,社区活动应该根据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而多样化,并且根据社区的不同群体,培养多元化的社区组织;同时,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激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过程。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乡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现如今,游客的行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消费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动因究竟是
物业服务是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对特定区域内的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服务。对于物业公司而言,近几年的发展主要体现物业服务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服务同质化现象严峻地摆在物业企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国有企业前进方向及在发展过程当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当前时代的发展给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带来很多
在中共十九大之中,习近平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也随之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拟打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