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脑梗死和腹型肥胖的关系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基因G1n223Arg多态性与脑梗死和腹型肥胖的相关性以及其在脑梗死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29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56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腹围标准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再各自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判定其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瘦素受体G1n223Arg基因型、基因频率与脑梗死及腹型肥胖的关系,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各组人群的血清廋素水平。研究结果(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瘦素受体G1n223Arg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GG基因型频率(19.32%)显著高于对照组(10.55%)(P=0.004),并且G等位基因频率(46.61%)明显高于对照组(30.86%)(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携带等位基因G的人群患脑梗死的风险是非携带G人群的5.687倍(OR=5.687,95.0%CI:2.270~14.252,P<0.001)。(2)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等位基因频率亦无明显差异(P=0.064)。(3)脑梗死组病人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研究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的易感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增加脑梗死发病风险,而此基因多态性与腹型肥胖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枸橼酸盐应用于高尿酸血症不仅可防治尿酸
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肾小管-间充质损伤是HSP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HSPN患者的预后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功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类由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单克隆浆细胞增殖引起的B细胞恶性肿瘤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多发性骨破坏、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
目的:  分别探讨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化放疗和以紫杉醇为基础的同步化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以及上述两类不同化疗方案相比较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病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许多食物的代谢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所以饮食可能影响BC的发生,调节饮食可能成为预防BC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新生的途径之一,与经典途径不同,其管样结构并非由内皮细胞而是由癌细胞本身连结形成,为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过程提供血液及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