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了727万,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添了一定的压力。而大学生中还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高水平运动员,他们的就业情况也并不乐观。教育部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率在2005年之前可达到95%以上,但在2005年以后他们的就业形势就日趋严峻:目前有将近6.3万名在校高水平运动员,每年面临就业的高水平运动员有1.2-3.4万人,而其中有近40%的高水平运动员无法按时就业。作为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就失业或者职业匹配不当,不仅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应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而引导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拥有合理的就业期望,是提高他们就业质量的关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基本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期望及就业期望等概念做出界定,并介绍本研究的相关理论——期望理论、归因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在理论指导下,和梳理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第三部分:通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从期望的薪酬收入、单位性质、就业地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的情况;第四部分:分别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的三方面内容(薪酬收入、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构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对薪酬收入、单位性质和就业地区期望的因素;第五部分: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促进解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建议。针对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引导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重视家庭教育,优化学校就业指导体系,加强社会就业环境的建设。对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使其向积极、高效的方向发展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为我国体育事业走向更加健康、科学和规范的道路有较深远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