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战略选择。在我国,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政府参与社区建设有现时代的某种合理性,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全能式的传统管理方式,政府过多的干预社区内部的事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因此,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合理定位,是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推动社区自治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公民社会、民主政治发展要求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为主题展开研究。随着“社区制”的产生,我国城市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但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日益暴露,无法满足逐渐成熟的公民社会及民主政治所提出的要求,更无法满足社区自治的要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格局的提出,以及治理理论对政府的要求,为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角色的合理定位提供了标准。我国的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但与此同时,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应注意适当发挥行政职能。本文认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应扮演好三种角色:第一,社区建设的引导者。政府要为社区治理提供宏观的规划指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监督社区的发展。第二,公民社会的培育者。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培养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第三,社会资源的整合者。政府要为社区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与物质保证,同时协调好社区中各种组织的关系。政府要扮演好以上三种角色,从而促进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实现“强政府、大社会”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政府角色理论为依据,运用了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路、见解和观点。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分析思路及创新;第二部分是对相关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的概述;第三部分对政府在社区产生的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找出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部分针对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出要求;第五部分对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概括本文观点,认为各地方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来定位政府角色,发挥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