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对渤海和南海6种常见的浒苔:缘管浒苔(E. linza)肠浒苔(E. intestinalis)、浒苔(E. prolifera)、条浒苔(E. clathrata)、曲浒苔(E. flexuosa)、扁浒苔(E. compressa)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初步评估了6种浒苔在各采样地的种群性质。由于浒苔形态易随发育时期和环境而改变,故在形态学鉴定的同时,使用ITS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其种类。根据浒苔这—经济海藻、绿潮藻在渤海和南海分布的现状,参照历史资料,分析了各采样地多样性和种群性质的变化,为后续分子地理学、环境指示、生物修复和资源利用的研究留下了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渤海:1)缘管浒苔和肠浒苔的分布范围最广,尤其缘管浒苔,在黄河入海口也有分布;秦皇岛有大量漂浮浒苔(E. prolifera)存在;曲浒苔和扁浒苔在渤海南部有分布;条浒苔分布范围最窄,仅限獐子岛一地。2)浒苔在渤海三个内湾-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内少有分布,多集中于湾边界地区。3)浒苔在渤海的海岛分布较为集中。4)浒苔对渤海近岸人工基质的适应能力较其他海藻更强。5)黄河入海口分布的浒苔经ITS分子标记鉴定为缘管浒苔,与渤海其他采样位点缘管浒苔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渤海不同位点的缘管浒苔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南海:1)南海的缘管浒苔和肠浒苔分布范围较广,与历史记录中肠浒苔在南海为少见种的描述不同;浒苔(E. prolifera)主要分布于海南以北的区域,与历史记录中其分布向北递减的趋势相符;曲浒苔这一亚热带种在南海广泛分布;扁浒苔仅分布于广东省,条浒苔分布范围最有限,仅限东方市一地。2)南海的红树林地区是浒苔分布的集中区域。3)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区域也可成为浒苔的适宜生境。4)南海不同位点肠浒苔的ITS分子标记的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同,且其ITS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