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角下的科学实践概念分析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实践概念做出最早研究的哲学家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具有很多特性,比如差别性、特殊性等等,而且这种实践智慧都是属于变化领域的智慧。科学实践概念与实践智慧具有同一性,也是一种属于变化领域的智慧。本文将科学实践概念放在复杂性视角之下进行研究,试图更完整的分析和理解科学实践概念。  本研究绪论部分对实践概念进行了梳理。从古希腊时期的实践智慧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施颜飞的科学解释学到俞吾金的范示研究。试图全面的对实践概念进行梳理和研究。第一章从科尔莫格洛夫复杂性出发,以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为例,指出在复杂性视角下的科学实践概念具有差异性、地方性的特性。第二章从科学实践哲学出发,以中医学的科学性为例,指出科学知识的本性不会因地域的改变而改变,西方国家的标准科学不是唯一可以称之为科学的。指出科学实践概念具有具有地方性的特性。第三章从对复杂性视角进行界定到梳理科学实践哲学的两种进路。以劳斯关于科学实践概念的本性为基础,对科学实践概念进行分析。在复杂性视角下研究科学实践概念,可以深化我们对于实践概念的深层次理解。首先,科学实践概念具有地方性特征。其次,科学实践概念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批判性。当实践优于理论时,对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其实就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验已经成为我们介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作为实践的主体,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最后虽然没有为科学实践给出一个教科书似的概念,但是给出了一种世界观,我们需要站在复杂性视角之下重新审视科学实践概念。这种科学实践概念可能不能称之为概念,它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实践优位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差异性、地方性特征的科学实践概念。
其他文献
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包含生态纬度的美学理论形态,它包含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它广泛吸收历史上文学、神学和东方古代生态智慧,加以综合。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反对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唯心主义哲学而作,书中主要是与青年黑格尔派进行论战而发表的言论,正面阐述马恩思想的篇幅较小,因此,哲学界对《神圣家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汉代几乎没有人将《大学》独列出来讨论。到唐宋,佛学大兴,韩愈奋起排佛,《大学》开始受到关注,“格物致知”陆续有新义阐发。宋代理学思想发展迅
被奉为民主主义先驱的卢梭,其政治哲学却蕴含民粹主义倾向。法国启蒙时代,卢梭既反抗蒙昧主义,又怀疑工具理性,他以对理性扩张的时代精神的独特回应揭示出民粹主义倾向的元哲学基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卢梭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尽了人类无法摆脱的宿命。我们很早就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来慰籍在悲剧意识中挣扎的命运。对人类命运的生生关切